诉讼在有关附带民事程序方面发生了矛盾,这使得当事人诉讼权利受到限制。如果对于构成侮辱罪、诽谤罪等涉及名誉权刑事案件,另由民事庭审理精神损害赔偿则造成当事人诉累 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的一倍,甚至三倍以上。其结果换来对被告人的从轻处罚。这说明法院变相地承认了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虽然这与《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262.html -
了解详情
者,满15年;法律规定其刑超过6年者,满10年;法律规定其他刑者,满5年,诽谤或侮辱罪例外,前者满1年,后者满6个月;过失罪为2个月。 行为人实施犯罪后,都会害怕法律的制裁。若司法机关将其抓获归案,则直接通过刑罚或非刑罚处罚方法来实现威慑功能。若没有将其抓获归案,犯罪分子会有一种侥幸的心态,这种侥幸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13.html -
了解详情
仅就自诉案件的范围而言,依据德国《刑事诉讼法》第374条的规定,自诉案件有八种:;1、非法侵入罪;2、侮辱罪;3、侵犯通信秘密罪; ,检察机关可以撤回起诉,或通过量刑建议,请求法院对被告人作出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注释 [1]参见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9 月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84.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减轻事由的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诬告陷害罪、非法拘禁罪从重处罚。 4.亲告罪与非亲告罪 (1)亲告罪。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①侮辱罪(246条,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②诽谤罪(246条,严重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757.html -
了解详情
死刑要对潜在犯罪产生威慑力必须以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构成犯罪且不可避免地受到刑罚处罚为前提。但实践中却有很多人缺乏违法性认识,更不知道被判处死刑, ,认为宫刑不人道便是对强奸罪受害人性权利的贬低,认为羞辱刑不人道便是对侮辱罪、诽谤罪受害人人格权名誉权的贬低。进一步推论,历史上早已废除的肉刑宫刑羞辱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26.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减轻事由的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诬告陷害罪、非法拘禁罪从重处罚。 4.亲告罪与非亲告罪 (1)亲告罪。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①侮辱罪(246条,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②诽谤罪(246条,严重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273.html -
了解详情
情节减轻犯也包括在( 广义) 情节犯的范围内, 这显然不利于对同一犯罪不同层次罪质的犯罪构成的既遂形态的准确认识。因此, 将情节加重犯和情节减轻犯 看出, 在达到法定情节要求的情况下, 法益侵害的结果并没有出现, 作为情节犯的侮辱罪、诽谤罪并非处于犯罪既遂的状态,犯罪未遂仍有成立的余地。 最后, 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360.html -
了解详情
搜索人相关信息的人,网站管理人等等。究竟哪个主体在其中起到作用最大,应接受刑事处罚,应如判断。第二,从犯罪行为的客观方面,对相关人个人基本信息的发布究竟 注册不同ID,取证非常困难且成本高。如果刑法将其规定为如诽谤罪、侮辱罪类似的亲告罪,当事人面临更大的搜集证据的困难。 三、慎用刑法规范人肉搜索 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402.html -
了解详情
(4)行为的状况, 是指刑法规定的行为时的特定情形,如我国刑法典第246条侮辱罪中的公然, 在大陆法系犯罪构成理论中即属行为的状况。(5)行为的 理论上,刑事责任可以成为犯罪与刑罚二者的连接枢纽,可以说明有些犯罪虽然没有受到刑罚处罚但它还是有刑事责任的,仅此而已。这显然大大降低了刑事责任的应有地位。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243.html -
了解详情
要按照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处理;收受贿赂又枉法裁决的,要按滥用职权和受贿数罪并罚,最高刑罚可处无期徒刑或死刑。当然,如果不是受体育行政部门委托代表 情节严重等行为,应当按照刑法规定的著作权犯罪、侮辱罪、诽谤罪等罪名由司法机关处理;对于这些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著作权法等行政法规的,应当进行行政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