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当事人程序主体的地位。程序选择权与程序主体论可谓是相得益彰,一方面,当事人是民事诉讼程序的主体,是确立程序选择权的理论依据之一,另一方面,程序选择权理论又 首先是一种权利,它意味着当事人可以在不同的程序中进行选择,并且作为诉讼法律关系另一方的法院应当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尽管程序选择权是以权利的形态表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58.html -
了解详情
的基本原理研究》一文,深入探究了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理论中民事审判与民事执行之间的共性与个性,指出在民事执行法律关系中,用于调整申请执行人与执行法院、申请执行人 理论,是大陆法系规范出发型民事诉讼思维方式的必然结果,也是解决民事执行中实体与程序、公正与效率、权利保护与程序保障之间悖论的一把钥匙。具体而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023.html -
了解详情
受的判决具有影响,在理论上应为一致判决,而并非为诉讼标的的法律关系在法律上对于各共同诉讼人应由判决合一确定的情形,不得解为必要共同诉讼[ 三民书局,1987:100. [2]狄特克罗林庚.德国民事诉讼法律与实务[M].刘汉富,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78-279. [3]吕太郎等.连带债务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227.html -
了解详情
人应受的判决具有影响,在理论上应为一致判决,而并非为诉讼标的的法律关系在法律上对于各同诉讼人应由判决合一确定的情形,不得解为必要共同诉讼{12}. ( 诉讼法之研讨(二).台北:三民书局,1987:100. {2}狄特#183;克罗林庚.德国民事诉讼法律与实务(M).刘汉富,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942.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工伤事故,工伤职工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不能再通过民事诉讼获得双重赔偿。 [6]此意思即,工伤职工在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外,就损失未 法律关系客体上,一个是工伤保险支付关系,一个是人身伤害民事赔偿关系。两个截然不同的法律关系中,请求权显然是两个不同的请求权,其当然不能以向工伤保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71.html -
了解详情
,一方面可以使当事人对案件的争议点一目了然,便于当事人针对争议点举证质证,进行诉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法院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 以当事人的主张为依据,因为此时产生同一请求权的实体法律关系很多,完全不管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很可能在民事案件案由的确定上出现错误。三、案由规定明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02.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监督制度。我国在立法上规定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监督制度,其立法背景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正在形成初期,且民事诉讼中适用的实体法规范尚有大量空白,目的 ,也利于再审判决的执行;另一方面也便于加快全社会的财产流转关系。最后,对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的法律后果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抗诉和起诉虽然本质不同,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03.html -
了解详情
确定的权利义务双方,有两造当事人的对立结构。实体法上的绝对权或相对权,在民事诉讼上都成为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争执,所以,法院裁判产生的既判力、执行力 诉讼承担,其实承认了另外一种形式的当事人变更。〔21〕在诉讼系属于法院后,如果当事人变更,诉讼法律关系就会发生变化。〔22〕当事人变更有多种原因:(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76.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情况的人,与案件没有利害关系或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⑵刑事被告人是诉讼主体,而证人只是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被告人对刑事诉讼程序的产生、变更、消灭起重 而被追究刑事责任,而故意夸大被告人的责任而求解脱;也有可能害怕承担过多的民事责任或被处以行政处罚而作虚假供述以推卸责任[13]。显而易见,非同案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313.html -
了解详情
效力的裁判进行再次审理的程序,是一种纠错程序,其针对的仍是原生效裁判的法律关系,基于此,再审案件的适格当事人,为原生效裁判的当事人。仅从此角度分析 因原诉讼当事人为适格,而发生的当事人变更,如当事人的追加等。对照民事诉讼法律解释中的当事人变更的规定,本案中当事人情形无法直接适用该规定。因为按照该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83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