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宾阳县人民法院从本案看信用卡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区别【案情】 2014年7月6日17时许,被告人卢某甲伙同卢某乙在宾阳县商贸城邮政银行ATM机 此过程中,被害人并不知情,亦不是自愿交付财物。从本案来看,在丧失银行卡控制权的过程中,被害人阮女士并不知情,其并非自愿交付银行卡给二被告人。故而二被告人采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8016.html -
了解详情
、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1、被告人张国录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2、被告人张宏伟犯诈骗罪, 及侵犯的客体方面均一致。通过对本案的分析,认为诈骗罪与盗窃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财产提交是否是被害人处分财产的结果,这是主要的;其次,还要考虑财产人是否有参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620.html -
了解详情
【案情】 2014年2月27日,被告人王某利用其他活动中获取到被害人李某的公民身份证信息办理了一张假身份证。随后,被告人王某持该假身份证到移动 评析】 一般情况下,信用卡诈骗罪与盗窃罪之间的界限不难区分,容易混淆的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情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别: 第一、犯罪客体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7743.html -
了解详情
【案情】 2014年2月27日,被告人王某利用其他活动中获取到被害人李某的公民身份证信息办理了一张假身份证。随后,被告人王某持该假身份证到移动 评析】 一般情况下,信用卡诈骗罪与盗窃罪之间的界限不难区分,容易混淆的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情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别: 第一、犯罪客体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7908.html -
了解详情
的分析和研究。 1.欺诈手段并非区别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关键 诈骗罪的构成以被告人实施欺诈手段为前提,但实施了欺诈手段并不一定构成诈骗犯罪。在司法实践中, 目的和处分财产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结合本案分析:第一,被害人发生了处分财物的错误认识。在本案,基于被告人谎称自己为协助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当被告人声称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961.html -
了解详情
。 【法官点评】 本案被害人并非自愿交付财物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管勤莺是本案的承办法官,她认为如果被告人实施了欺骗手段,使得被害人自愿交付财物,则构成 分析和研究。 1.欺诈手段并非区别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关键 诈 骗罪的构成以被告人实施欺诈手段为前提,但实施了欺诈手段并不一定构成诈骗犯罪。在司法实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626.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行为的整个过程。错误认识不仅是连接欺诈行为与处分行为的中介,也是行为人的骗财行为能否得逞的关键。如果行为人的欺诈行为不足以使被害人对事实真相产生误解,被害人 牵连犯,谈不上从一重处断的问题。 诈骗罪和盗窃罪是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两种侵犯他人财产权利的犯罪,这两种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客观方面。通常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405.html -
了解详情
案情 刘某和张某二人素不相识,同时乘坐一辆由甲市开往乙市的火车。刘某提箱内有若干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高档物品,在车上摆弄时被坐在旁边 ,即不存在同一行为同时成立诈骗罪与盗窃罪的情况。因此,明确两罪的构成要件,对区分两罪具有重要意义。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毫无争议地认为,两罪的关键区别在于:受骗者是否基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0763.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主观方面都要求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但两罪的区别,主要是犯罪行为的客观特征不同。行为人是采取秘密窃取的方式取得财物,还是采用欺骗手法使财物 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财产损失是否是被害人处分财产的行为所导致的,这是区分诈骗罪和盗窃罪的关键。 作者:江永跃(作者单位:安徽省明光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056.html -
了解详情
年5月26日中午12时许,秦某、赵某假扮旅客在车站寻找目标,通过与被害人黄某搭讪,骗取其信任,并以高速公路堵车,可以搭乘赵某老同学的内部 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区别关键在于客观行为的不同。盗窃罪表现为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而诈骗罪表现为使用骗术,即虚构事实或者隐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61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