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并从重处罚。 第二种观点认为,交通肇事后让人顶替的行为是独立的事后行为,其符合妨害作证罪的犯罪构成,应当与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理由是:交通 两个行为的主观状态不同,事后不可罚的行为要求前后两个行为基于同一个犯罪故意,而在交通肇事后让人顶替的行为中,前一个交通肇事是过失犯罪,后一个让人顶替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685.html -
了解详情
个方面的构成要件。 二、逃逸的主观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是一种明知要被追究责任而逃跑的故意的心态。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在逃逸时,其罪过形态则只能是故意,明知要被追究责任而逃跑。本案被告人虽然履行了个别救助义务,与一般的交通肇事后立即逃逸不同,但从整个案情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509.html -
了解详情
责原则是过错责任或者仅仅是过错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将交通事故的原因规定为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而不是仅仅指过失)和意外,确认机动车在道路上的 的《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专门设计了一个“肇事机动车逃逸情形的赔偿与追偿”的条款:“机动车在运行中造成损害后逃逸致受害人无法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577.html -
了解详情
责原则是过错责任或者仅仅是过错责任。道路交通安全法将交通事故的原因规定为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而不是仅仅指过失)和意外,确认机动车在道路上的 的《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专门设计了一个“肇事机动车逃逸情形的赔偿与追偿”的条款:“机动车在运行中造成损害后逃逸致受害人无法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557.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不再按妨害作证罪处罚。存在以下错误: 1、将交通肇事的加重情节与妨害作证罪的犯罪情节混为一谈。二者是行为人连续实施的独立行为,且刑法分别以不同的法律 处罚的基本理念,刘友德指使王建强顶替的行为是独立于交通肇事过失犯罪之外的故意行为,已经具备完整的犯罪构成要件,应当定罪处罚,不存在重复处罚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770.html -
了解详情
慎重。 轮胎脱落致人死亡,显然有别于故意闯红灯、酒后驾驶等主动违章行为引发的交通肇事案件,驾驶员的主观方面介于轻微过失与(不能预见、不能抗拒)无 ,从而不再发生类似事件。请法庭依法根据“疑罪从无”原则对本案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判决。以上意见请合议庭对本案被告人定罪量刑时予以充分考虑。 辩护人:姚启明 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3724.html -
了解详情
有交通肇事—交通肇事罪中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一、基本情况案由:交通肇事被告人:卞凤有,男,22岁,1982年11月17日出生,东方市八所镇大占坡村 主观上有过错。从主观方面看,过错体现为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无论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或过失,均能造成对他人的精神损害,只是在通常情况下,行为人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305.html -
了解详情
对象必须是因行为人交通肇事致伤的人;二是肇事者有能力实施救助而不实施救助行为致受伤的人发生了死亡的结果;三是行为人对受伤人员死亡的结果持过失心理,以致 ,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重伤)罪定罪处罚。”...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452.html -
了解详情
是故意犯罪,目前也没有分歧。问题是,实施了醉酒驾车的故意犯罪,又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是否还是过失犯罪?应当说,刑法修正案(八)增加醉酒驾车、飙车犯罪的规定 驾车犯罪的法定最高刑是拘役六个月;而普通交通肇事罪的法定最高刑是有期徒刑三年;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可处七年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1781.html -
了解详情
。事发后,胡某父母将肇事双方的司机和车主告到法院。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王一驾驶半挂车与被告许某驾驶的轿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使半挂车乘车人胡某 共同侵权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基于共同的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人身和财产权利的行为。共同侵权行为人之间责任的承担,依据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5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