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都以累犯论处,此即特殊累犯。 所谓减轻处罚是指在本来应当使用的量刑 行为人的责任,才能保持行政处罚与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相适应。 所谓立功是指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171.html -
了解详情
企业法人的法律地位并无任何变化,企业行为的法律后果同样也不应有变化。因此,被承包的企业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否按单位犯罪处理,首先要取决于该企业是否属于《 应当认定为从犯;对于参与共谋作用轻微又没有实行者,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结合本案事实,被告人何某在企业已发包给被告人邵某等人经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717.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廖某积极施救,把甘某送往医院抢救,甘某因抢救无效死亡。[分歧]对被告人廖某的上述行为如何定性?存在二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廖某的行为构成 因素上的区别,还必须对“放任”作进一步的分析。笔者认为,间接故意的“放任”态度,有两层含义:一是行为人虽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但不设法防止其发生,而是采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78.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方法罪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第2条修改而成。其犯罪构成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 即“性不可侵犯权”),而不是社会治安管理秩序。这里区分此罪与彼罪的关键在于:注重分析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直接客体,而不是间接客体。正确认识犯罪客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299.html -
了解详情
;⑸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笔者认为,前四种定性,与本案被告人的主观故意和侵犯客体不符。本案应以发生的特定场所及当时周围环境因素,来分析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 人员范围,不能定妨害公务罪。本案应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二、该案犯罪构成分析。1、本案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包括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174.html -
了解详情
造成的危害后果等因素基本相适应。这就要根据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双方的体力、智力状况等因素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判断。就本案而言,被害人余慈勇与被告人并不相识 处于过失状态。因为防卫人为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侵害者实施的防卫行为,主观上不具有危害社会的故意,同刑法上的犯罪故意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便防卫人采取的防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589.html -
了解详情
意见则认为,本案是一起家庭成员共同犯罪的案件,对被告人周书均的行为不能孤立地考查,而应从共同犯罪的整体上加以分析。当被告人常明印要周书均 起作用大小和社会危害程度,依照刑法有关共同犯罪的规定来解决。 #p#副标题#e# 总之,共同犯罪中的共同行为,可能是共同实施实行行为,也可能是不同行为的分担。只要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419.html -
了解详情
庆举及其住处,并带领公安人员去韩家,韩不在家。程分析韩可能在其姐家,于是又带领公安人员到韩的姐姐家,将韩抓获归案。「审判」蚌埠铁路运输法院经过 使用中的通讯线,危害了公共通讯安全,其行为均已构成破坏通讯设备罪。第二种意见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严惩盗窃通讯设备犯罪的规定》(以下简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885.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 李某的行为也不能孤立地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论处。孤立地分析,李某撞死、撞伤他人的行为,都有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但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是一个犯罪行为整体,必须根据犯罪行为整体的犯罪性质界定其犯罪性质。其行为在整体上已经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因此,就不应再以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196.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时,行为人负有排除危险或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特定的积极义务。作为不履行先行行为所产生的义务而构成不作为的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 野外用火规定酿成森林火灾结果的点火燃烧芦苇的行为是犯罪,其他行为只是犯罪后的表现,不加分析区别地把所有行为笼统理解为犯罪的整个行为,也是导致本案定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1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