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望权不被任意剥夺。《婚姻法(修正案)》把“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作为探望权中止的唯一法定理由,体现了婚姻法保护子女身心健康的立法倾向。人民法院应严格按照这一法定 不利影响,当在押成为一种现实的视觉刺激时,这种不利影响尤甚,所以如果子女年龄过小,一般也可酌情考虑中止犯罪在押父母的探望权。(四)中止探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0995.html -
了解详情
在具体的危害结果(如客人中毒等)发生之前打电话报警的行为,是否应当认定为犯罪中止?答案是否定的。投放危险物质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种,是一种 和重大公私财产,这种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往往具有行为前无法预料的严重的特点。犯罪行为一经实施,不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愿意,都会形成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威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290.html -
了解详情
在听到被害人说我认识你,你要敢,我就报案的话语之后自动放弃了犯罪,故其行为属犯罪中止。 【分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区别犯罪中止与 暴力手段实施奸淫过程中,虽然被害人竭力反抗并将被告人脸部抓伤,但并没有阻止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继续发展,而是在被告人刘某听到被害人说我认识你,你要敢,我就报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085.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所谓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是指犯罪分子使用一次即可发生危害结果的工具着手实行犯罪,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发生危害结果,但在他认为有条件实施重复侵害 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了射击,对此我们不难理解应该成立犯罪中止。这两个案例的共性是被害人仍然处于行为人的控制之下,行为人仍然可以实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064.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所谓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是指犯罪分子使用一次即可发生危害结果的工具着手实行犯罪,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发生危害结果,但在他认为有条件实施重复 犯罪中止制度,是为了鼓励犯罪分子在危害结果发生之前,自动中止犯罪,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地发生,力争将损害控制在最小地范围内。而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正是犯罪分子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937.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许某某犯故意杀人罪和强奸罪的定性没有异议。但是对许某某杀害宣某某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问题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许某某在杀害宣某某的过程中,虽然 结果的发生,依法应认定其杀害宣某某的故意杀人行为为犯罪中止。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犯罪中止的成立需要满足时间性、自动性、有效性以及彻底性等四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063.html -
了解详情
假币,不是遇到了不能克服的障碍而被迫烧毁假币;第三,他烧毁假币的行为是彻底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如果不是乘警及时把其抓获,他所带的假币可能全部烧毁。第二种意见认为,黎某在运输途中烧毁假币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中止,只是量刑时的一个从轻情节。黎某运输途中烧毁假币的行为是在犯罪既遂以后,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545.html -
了解详情
拔打120叫急救车,经120数日抢救后乙脱险”,也说明甲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甲拔打完120电话之后的逃离行为并未影响到其有效防止犯罪结果 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犯罪中止的特征为:①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②行为人主观上有中止犯罪的决意;③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3633.html -
了解详情
拔打120叫急救车,经120数日抢救后乙脱险”,也说明甲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甲拔打完120电话之后的逃离行为并未影响到其有效防止犯罪结果 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犯罪中止的特征为:①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②行为人主观上有中止犯罪的决意;③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9778.html -
了解详情
盗窃汽车得手后被人发现,又将汽车返还原主的行为该如何认定。第一种意见认为,应当按照犯罪未遂处理,因为行为人并没有达到自己的行为目的,被盗窃财物最终没有被行为人所占有;第二种意见认为,应当按照犯罪中止处理,因为从行为人主观方面看,行为人自动将被盗汽车返还原主,其自动有效防止了犯罪结果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60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