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之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评析“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1997年刑法关于交通肇事罪增加规定的加重处罚情节。本案的焦点为被告人吴某在医院救治过程中 法律追究而逃离。根据《解释》第三条关于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规定,在被告人吴某因其交通肇事行为致郭某死亡,负事故全部责任而已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1042.html -
了解详情
重复评价的原则,逃逸行为一旦作为交通肇事罪基本犯之构成要件,就不能再作为量刑情节对行为人加重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通过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 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一、二项的规定:交通肇事致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2402.html -
了解详情
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追诉,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刑罚作用的发挥。其三,此种情况下,肇事者往往不存在法定加重处罚的情节,如其家人、亲属对其表示谅解,判处缓刑的可能性极大,亦符合罪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5526.html -
了解详情
,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量刑幅度内,并按照自首的量刑原则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二、本案中张某有以下法定、酌定从轻或减轻情节。首先,张某有 的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主观恶性不大,而且综合全案和证据,被告人不属于交通肇事逃逸,被告人主动自首,积极民事赔偿,取得受害人的谅解,犯罪情节较轻,悔罪表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286.html -
了解详情
,由事故双方协商解决或申请由交警事故处理部门调解;但由于肇事后逃逸,致使受伤者因抢救不及时而导致重伤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案件性质便发生了变化,使其成为刑事 。有的交警认为,只要警方调查取证后,认为当事人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犯罪,在申请批捕的同时就可以作出终身禁驾的处罚;有的律师则认为,终身禁驾应是在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1086.html -
了解详情
肇事罪为前提,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作为量刑情节,和定罪无关。从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的要求看,人身伤亡事故,死亡人数不满3人的,行为负事故全部 款第(六)项的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在本条规定的情形下,虽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5097.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车辆将自己的车拖走,将被害人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行为人在 故意犯罪)定罪量刑。双方认识分歧的焦点在于:被告人张某在交通肇事之后的行为只是常见的逃逸还是存在遗弃被害人的行为?如何认定遗弃行为? 事故发生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3632.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的刑法都不会以单纯的逃避法律责任对犯罪人加重处罚。一方面,从法意保护角度而言,出现交通肇事时,肇事者逃逸会使事故伤者得不到及时的救助而造成严重后果 医院抢救的行为,已经降低了其死亡的风险,达到了立法规定的目的。因此,胡某的行为不应当认定为逃逸。片面的将交通肇事逃逸理解为逃避法律追究违反罪责均衡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0261.html -
了解详情
处理。被害人仇某某经抢救无效于同年12月10日死亡。经交警部门认定,李某某负争事故的全部责任,且系交通肇事后逃逸,仇某某无责任。经法医鉴定,仇某某符合 ,并如实供认犯罪事实,系自首,且积极赔偿给被害人家属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可从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及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0235.html -
了解详情
逃逸的乘车人和车主共犯的认定 刘x等交通肇事上诉案 关键词:交通肇事指使逃逸共犯包庇 【案 由】交通肇事罪 【审判法院】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 【案 号】 到公安机关投 案自首,依法可从轻处罚。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 的解释》的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4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