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危险物质自身的毒害性、放射性和传染性性质,投放危险物质行为既可以用来杀人也可用以实施伤害,当然也可以用来危害公共安全。具体认定时,要考虑到所投场质 说其坏话而怀恨在心,产生报复动机,先后两次采用投放剧毒物质“毒鼠强”这种致命的方法进行报复,即可表明赵某在主观上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被害人禹甲、张G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062.html -
了解详情
中,各方面一致认为,应当在刑事诉讼法中吸收律师法的相关规定,但对于少数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案件,律师在会见犯罪嫌疑人时,事先经侦查机关同意也是必要的 隐匿其身份实施侦查。但是,不得诱使他人犯罪,不得采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发生重大人身危险的方法。对涉及给付毒品等违禁品或者财物的犯罪活动,公安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598.html -
了解详情
投放危险物质罪。理由是: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向公共饭用的水源,食品中投放能够致人死亡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毒害性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 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本案中,马秀枝出于报复的心理,企图以投放鼠药的方法杀害被害人全家,并且实施了这种行为。鼠药投放在被害人家厨房专用的水壶内,而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294.html -
了解详情
来说,其一,行为破坏的对象必须是涉及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财产安全的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这里的交通工具必须处于以下状态:一是交通工具正在 死亡等。但如果使用防火、决水、爆炸、投毒等危险方法杀人并危害公共安全的,则应当按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理。可见,本罪与交通肇事罪有一定的相同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278.html -
了解详情
种意见是:被告人吴斗付的行为构成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理由是:危害公共安全罪,一般是危险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的行为,对不特定多人通信安全 了电信用户的公共安全。其行为同时触犯了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两个罪名,属于牵连犯。所谓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犯罪的方法行为或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294.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张某应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理由如下: 首先,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客体 ,其目的是妄图非法占有或索要他人的钱财。他采用将农药敌敌畏注入超市方便面的方法,对超市工作人员进行威胁,超市在不明方便面有毒的情况下会在公共场所向不特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051.html -
了解详情
: 第一种观点认为:三被告人的行为构成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理由是:危害公共安全罪,一般是危险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的行为,对不特定多人通信 能认定为犯罪。未能得逞的被盗窃的物品也有价值,其价值如何认定,只是计价方法的问题,不是否定其不具有未遂犯罪形态的理由;三是要正确理解最高人民法院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82.html -
了解详情
吕泽贵因对曾判刑后无工作、生活困难不满,而采用设置“路障的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此后又进行敲诈勒索,且数额巨大,两行为均构成犯罪,应数罪并罚。 ,被告人吕泽责实施犯罪的目的是敲诈勒索,而破坏交通设施只不过是实现目的的一种方法、手段而已,因此本案被告人仅构成敲诈勒索罪(未遂)。这个观点涉及刑法总则的罪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226.html -
了解详情
恐怖组织犯罪、邪教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恶势力犯罪、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以及极端仇视国家和社会,以不特定人为侵害对象 个月刑期; (4)在敲诈勒索过程中,使用暴力,或者非法拘禁,或者以危险方法制造事端,或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非法手段获取他人隐私勒索他人财物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404.html -
了解详情
上不特定人员来看,如果对车辆上的不特定人员造成伤亡的危险或者结果,也可以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就本案而言,被告人威逼被害人超速行驶的行为,没有导致黄恒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本案被告人未使用严重的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控制汽车,也未危害到公共安全。倘若对被告人的行为以劫持汽车罪这一重罪进行处罚,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50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