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被告人吴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在本案的处理过程中,对吴某的行为如何认定产生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吴某构成盗窃罪。理由是:吴某作为运 权力。经手财物,主要指因执行职务而领取、使用、支配单位的财物等权力,例如,采购员在采购中经手单位的货款和物资,单位工作人员被指派出差经手差旅费等。管理财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753.html -
了解详情
是本案的主犯与在案证据不符,对该指控意见不予采纳。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 。的规定,本案中起主要作用的行为人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因此,被告人王海云、陈香政的行为构成的是职务侵占罪而不是贪污罪。公诉机关对二被告人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391.html -
了解详情
某被揭发。 [分歧] 针对此案中吴某的行为该如何定性的问题,产生了三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吴某虽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 的工作人员,虽然只负责餐饮供应,但依然在为广大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是在从事公务。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骗取国有财产,应构成贪污罪。 第二种观点认为: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590.html -
了解详情
取得了安置房屋差价费,对此行为的定性,存在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应定职务侵占罪。理由是:沈某是动迁基地的工作人员,利用被害人对其特定工作 主体既可以由自然人构成,也可以由单位构成;而诈骗罪的主体只能由自然人构成。从行为方式上看,诈骗罪中行为人可以采用种种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616.html -
了解详情
回上海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抓获。 【裁判】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维持原审以职务侵占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对8名被告人作出的判决决定。 【法理分析】 上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但不包括国家工作人员;主观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944.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上诉。上诉人及其辩护人主要提出:本案是银行工作人员韩巍、李忠与蔡羽等人内外勾结,利用韩巍、李忠的职务便利共同实施犯罪,应以职务侵占 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刑事判决。 ■评析 本案共同犯罪行为人的行为符合金融凭证诈骗犯罪构成要件。 第一,在审判实践中,许多犯罪在犯罪客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211.html -
了解详情
指出也可以区分主动受贿和被动受贿。从贿赂案件的实际发生情况来看,收受贿赂和行为不外乎发生在为他人谋取利益之前、谋取利益的过程中或之后。在这些过程中, 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147.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论的公务,一种则是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公务,与此相联系,与这两种公务相关的侵占财产的行为,则分别定为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从这两种解释为 我们对于“从事公务”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样的道理,在非国有企业、公司中的管理工作,也可以进行区分。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伴随着企业改制的后果,是除了国有独资企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601.html -
了解详情
美德、亲朋好友之间出于亲情和友谊相互馈赠礼物是正常的人际交往,是正当、合法的行为。但是,在实践中,一些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起来越高。他们为了掩人耳目,往往利用 能够实施但不应该实施而积极实施自己的职务行为,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因此,吴某的行为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已构成受贿罪。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522.html -
了解详情
取得了安置房屋差价费,对此行为的定性,存在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应定职务侵占罪。理由是:沈某是动迁基地的工作人员,利用被害人对其特定工作 主体既可以由自然人构成,也可以由单位构成;而诈骗罪的主体只能由自然人构成。从行为方式上看,诈骗罪中行为人可以采用种种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9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