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条第2款的规定,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交通肇事逃逸自首 1、在交通肇事后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未等交警到达即弃车离开了现场,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即便之后再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事实已经成立,不能因后来的自首而否定当时的逃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2211.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余某某下车发现陈某某倒在地上,随后驾车离去,陈某某被稍后颜某驾驶的小轿车右前轮挤压,陈某某经抢救无效死亡,当日6时23分许,被告人余 观点: 辩护人万凯律师针对这一事实提出了如下辩护意见: 认定被害人的死亡原因是由于被告人逃逸直接造成的证据不够充分。 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必须严格界定逃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3537.html -
了解详情
交通肇事罪及交通肇事逃逸 一、犯罪构成要件 (一)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从事交通运输和非交通运输的人员①。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是指一切直接从事 运输工具运送受害人到医院进行抢救,并等候司法机关的处理,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如王某交通肇事案,案件发生后,王某立即拨打了 “12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1556.html -
了解详情
交通肇事罪及交通肇事逃逸 一、犯罪构成要件 (一)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从事交通运输和非交通运输的人员①。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是指一切直接从事 运输工具运送受害人到医院进行抢救,并等候司法机关的处理,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如王某交通肇事案,案件发生后,王某立即拨打了 “12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1555.html -
了解详情
交通肇事中的肇事者却不能作如此认定。肇事者找人顶罪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这一行为可被交通肇事逃逸的主观要件所评价,倘若再度被评价为妨害作证罪的客观行为 于我国刑法诸多条款,如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第二款将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排除在犯罪之外。行为人犯罪后为了使自己逃脱法律责任追究而作出一系列妨害司法活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653.html -
了解详情
,再加上被告人具有自首情节、积极赔偿了被害人的损失,取得了被害人家属的谅解等情形,遂作出上述判决。下面是本人就交通肇事逃逸部分辩护词。 一、就案件事实部分 第二天即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供述自己的罪行。客观上,被告人在进行了这些行为之后离开现场对事故成因的认定和伤者的死亡均没有造成影响。所以被告人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643.html -
了解详情
的妻子为由逃离现场,没有立即报警,应当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故其辩护意见证据不足,不予采纳。被告人赵清 江案发后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如实供述 。肇事人因其他原因离开现场后是否立即投案,能够反映出肇事人是否具有接受法律追究的主观故意,如果肇事人立即投案,说明其离开现场 与主动投案两个行为之间具有密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831.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张建龙系颅脑损伤死亡。 经淮安市公安局淮阴分局交通巡逻警察大队交通事故认定:被告人杨文华负此事故的全部责任。 案发后,被告人杨文华于2010年2 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二种观点认为被告人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应当适用刑法第133条第二款的规定,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种观点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052.html -
了解详情
违章行为。 因为无论是人之常情,还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立法者的本意,都认识到交通肇事逃逸的性质之恶劣,肇事逃逸是对事故现场的一种破坏、是对公安机关 道路交通安全法,从而得出了错误的事故认定。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342.html -
了解详情
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法益受到侵害,行为人仍然可能构成不作为的故意犯罪。本案中,尽管刑法已经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规定了结果加重犯,但被害人王某在当时的 就在于它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 值得研究的是,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可能被认定为间接故意致人死亡的行为,即在何种情形下可以被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3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