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以故意杀人罪为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通 致《函》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指出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杨某是否有立功表现应该作为正确量刑的依据之一,要求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把杨某立功情况的证据材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8272.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人民警察和领导警察的派出所长,不但不解救,而且以身试法,气焰嚣张。本案发生后,不是主动向公安机关自首和坦白,争取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是想出各种招数,企图逃避法律的 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0066.html -
了解详情
、口音、是否认识等。 性关系发生前:如何联系、什么关系、为什么双方会遇到一起、是否有劝酒行为等。 性关系发生时:什么时候产生发生性关系的想法、如何抚摸的、如何接吻的、 了,为什么会鉴定不出来DNA呢,就像你现在去公安机关自首说你用刀杀人了,然后带着公安机关去杀人现场指着一把刀说,就是用这把刀杀的,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7340.html -
了解详情
发给同事郑X,郑X查后通过微信语音说孟XX涉嫌故意杀人。12月30日18时许,孟XX用微信给其发了条信息:我准备自首。兄弟。春节有空替我 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00478.html -
了解详情
盖章不签字。(3)司法精神病鉴定不规范,鉴定依据不充分,对如何确诊或排除被鉴定人是否有精神疾病的根据叙述的不详尽,很容易引发庭审中辩方或控方的质疑。(4 过程,都有其客观归罪的轨迹,而这一轨迹反映在证据证明和证据适用上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故意杀人犯罪,从犯意的产生到犯罪的准备、实施,其事实与情节总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481.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颁布的《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对故意杀人犯罪是否判处死刑,不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结果,还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全部情况。对于因婚姻 自首,并全额退还赃款1.8万元。经天河区法院审理后,认定郭安山构成盗窃罪,但考虑到其自首并主动退赃,故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510.html -
了解详情
,对社会危害性较小。 5、谭XX在案发后为逃避打击,远逃至云南。在亲友的劝戒和自我反省下,准备回广东投案自首,在途中拿先前放在正阳宾馆的衣服( 种情形》,不仅要看是否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结果,还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全部情况。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犯罪,适用死刑一定要十分慎重,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310.html -
了解详情
,当天下午就骑摩托车前往甲公司寻找曹某。胡某在找到甲公司后,即入住该公司对面宾馆观察曹某是否在甲公司。当晚,曹某与胡某通电话,接完电话后, ,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4391.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的犯罪事实。 争议要点: 上诉人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其在接到公安机关调查通知后供认犯罪事实的行为是否构成自首。 裁判理由: 上诉人为逃避所欠被害人 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7437.html -
了解详情
时,主动交待犯罪事实,均是自首的表现。自首的核心思想是考虑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的的一种主观认罪态度,而不是该罪行是否能被司法机关发现。因此,一审 的主观故意有着截然的不同,抢劫致人死亡的主观故意中包括了直接追求被害人死亡的主观心理(也就是说抢劫致人死亡中包括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因为在我们的刑法中为了抢劫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177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