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根据刑法立法精神来看,自动投案是相对于被司法机关抓获或被群众扭送而被动归案而言的 ,这就需要司法机关的认真分析,综合考量。根据自首的立法精神,主动报警行为能否认定为自动投案,关键在于犯罪嫌疑人是否意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报警内容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504.html -
了解详情
美国法律,即使被告承认自己绑架并杀害了章莹颖,如果能证明他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患有精神疾病,被告就可以逃脱罪名,法官只能判决被告进入精神病医院。 然而在开庭前两 ,辩方在整个辩护过程中清晰地表现出其免死的策略。《芝加哥论坛报》分析认为,辩护律师采取了一种非常罕见的策略从一开始就将重点放在第二阶段量刑的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9263.html -
了解详情
集资规模、资金用途、是否虚构事实等结合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进行综合分析,如果能够明确界定的,可以此节点作为犯意转化点。开始集资时没有虚构事实,且 从轻处罚,故此该627万元也不应作为诈骗手段所占有款额。总之,犯罪行为人犯罪手段、被害人因素等方面说明行为的客观社会危害性只是数额特别巨大,但是另一方面客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8972.html -
了解详情
,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2)岳阳市平安司法鉴定所2015年9月21日出具的法医毒物分析报告书1份(附酒精浓度测定分析图,鉴定人资格复印件)证明:送检的 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一百五十五条对附带民事诉讼作出判决,应当根据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结合案件具体情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341.html -
了解详情
某走私之气枪铅弹视为一般非军用子弹,戴某将被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这显然有违实质正义的精神。 首先,刑罚必须与犯罪相适应,这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 的种类和数量固然能够直接反映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但它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还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犯罪动机、主观恶性、行为的方法、是否造成了危害结果,情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1192.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解释(一)第一条还规定:“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精神方面造成一定后果的行为”,可见,在认定家庭暴力时,不能局限于身体上的实际 无法实现正义。比如抢劫,我们认为是一种严重的暴力犯罪行为,但不是每一次的抢劫,都要发生直接的身体接触才会既遂,有时只要罪犯口头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8836.html -
了解详情
了细致的分析。 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寻衅滋事罪的毁坏财物只是手段,犯罪行为通常没有 不同。前者以毁坏公私财物为目的,而后者则只是把毁坏公私财物作为手段之一,一达到寻求精神刺激、填补精神空虚、藐视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破坏社会秩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9007.html -
了解详情
人实施过性侵行为,上面第二点已经分析。 (x市)公(刑)鉴(法物)字【2015】0350号检验报告的检验意见不但不能用来证明上诉人犯罪,反而可以用 法院就判决一个公民罪名成立,判决七年有期徒刑,是与疑罪从无,公平公正的刑事司法精神相违背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7937.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年轻女性由于对性行为的自我道德约束力较弱,被告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不易案发。所以被告人更愿意将这一类年轻女性当做侵害对象,不用 被告人是否明知被害人未满十四周岁,被害人是否半推半就,被害人的精神是否异常等能够影响定罪的关键事实,都需要法官具备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和社会常识才能做出准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5875.html -
了解详情
,也可以确定公安机关在讯问过程中是否有欺骗威胁诱供的行为。 很多律师自己都不知道公安机关在做口供时会怎么问犯罪嫌疑人,这里我就写文章简单说一下,我遇到的 有犯罪嫌疑人的精液,然后就把人刑事拘留了,这样办案是极为不负责任的,也是严重违反刑事诉讼精神的,很多强奸罪案件中,医生连窥阴器都不用,直接用一个棉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1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