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富承认检察机关起诉意见书上所列事实都属实,与其在检察机关的供述一致。2002年4月22日,该案由金家庄区人民检察院向金家庄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作伪证,为此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8条规定:“辩护律师36?和其他辩护人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不得威胁、引诱证人改变证言或者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174.html -
了解详情
彻底否定法制的诉讼规则。这些规则是:(一)、法庭将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作为指控犯罪的证据,一旦被告人当庭的供述和辩解发生变化,则极大地危及律师安全。对李庄 逼供被认定是李庄教唆他人作伪证,一审法庭判决认定这一指控成立。证据中,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证据中的第四种,但是它不是那种教唆伪证的证据,其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7118.html -
了解详情
的目的之一既在于能够有利于案件的及时侦破和审判,同时投案后的如实供述行为也进一步反映了犯罪嫌疑人的悔罪、认罪心态,这样一种行为和心态的齐备,是法律之所以规定 了法律对犯罪分子的人文关怀,但预设的前提是“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就本案来说,被告人张某某在投案后的第一、二次讯问中,并未如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1758.html -
了解详情
的目的之一既在于能够有利于案件的及时侦破和审判,同时投案后的如实供述行为也进一步反映了犯罪嫌疑人的悔罪、认罪心态,这样一种行为和心态的齐备,是法律之所以规定 了法律对犯罪分子的人文关怀,但预设的前提是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就本案来说,被告人张某某在投案后的第一、二次讯问中,并未如实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906.html -
了解详情
通缉、追捕过程中投案的,根据《解释》的规定应当视其为自动投案,投案后能如实供述的,成立自首。而若该杀人犯作案后并未潜逃,仅因受到侦查人员的怀疑而被 不跑的反而不是自首,这无异于鼓励犯罪嫌疑人作案后逃跑,明显不妥,于法于理于情都不通,也不符合立法规定自首的本义。 被告人沈某某不但存在自首的主观条件,客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673.html -
了解详情
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项规定,犯罪嫌疑人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本案中被告人李春盈虽然也有投案自首的情节,并被取保候审,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926.html -
了解详情
特别自首的主体只能是已经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正在服刑的罪犯。 (2)特别自首必须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自己的其他罪行。 具体体现。2.正确认定交通肇事罪中行为人没有逃逸主动到公安机关自首情节,是对被告人公正处罚的具体体现,防止有失公正。3.正确认定交通肇事罪中行为人没有逃逸主动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649.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的行为,又称准自首。本案中被告人叶某被公安机关 裁判情节,是指刑法没有明文规定,根据立法精神从从审判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反映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在量刑时酌情适用的情节。常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861.html -
了解详情
的自动性更高,理应认定为自首。 其二,将案发后积极抢救伤者,到案后能如实供述罪行的行为认定为自首,符合法律规定自首制度的目的。法律之所以对于自首者予以 ,被告人在此过程中并未向公安机关交代其犯罪事实,公安人员在展开其他辅助性调查走访工作后,将被告人王某确定为犯罪嫌疑人,并随即对其讯问,在对其讯问过程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714.html -
了解详情
的目的之一既在于能够有利于案件的及时侦破和审判,同时投案后的如实供述行为也进一步反映了犯罪嫌疑人的悔罪、认罪心态,这样一种行为和心态的齐备,是法律之所以规定 了法律对犯罪分子的人文关怀,但预设的前提是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就本案来说,被告人张某某在投案后的第一、二次讯问中,并未如实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4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