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意见认为应定盗窃罪。理由是:熊柏林虽然是国家工作人员,他非法占有的也确是本单位的公共财产,但他在窃取这些公款时并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所谓利用 ,根据本案的案情和处理结果,引用这两条都是不必要的,容易引起误解。刑法第二十二条是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本案两被告人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916.html -
了解详情
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可见,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是否构成受贿罪的关键。根据刑法的规定,受贿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利用本人职务 挪用公款罪,二人系共同犯罪。首先,挪用公款罪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和公共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权。本案中,刘某和张某均系某银行的工作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525.html -
了解详情
对此也有不同的定性。2001年5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明确规定: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中, 则。而暴力扣车,孙利华等为朋友的利益而在扣车中故意杀人,尽管其扣车的行为方式是非法的,但并无非法占有为目的,故只能以其客观实施的行为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04.html -
了解详情
、扣押的财产罪;第三种意见认为:于某的轿车被扣押后,已处于法院的占有控制之下,于某采用秘密窃取的手段非法占有,且数额特别巨大,构成盗窃罪。 三、评析 原文作者 属想象竟合犯,应按较重的罪处罚,而我国刑法规定,这二个罪的法定刑完全相同,无轻重之分。这种情况下,在司法实践中转移财产只能作为抗拒执行的手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880.html -
了解详情
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一项、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六十九条、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李峰 元现金后,当即扔回。从犯罪过程看,还是在整个抢劫过程中,你认为他实际占有了几分钟,还是几秒钟;从犯罪的客观方面来讲,李某扔回100元现金,有嫌钱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597.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对陈某等行为是构成诈骗罪还是抢劫罪作以下分析: 一、陈某等四人主观具有诈骗的目的。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 获取现金的多少仅是对认定是否既遂标准。根据我国刑法有关规定,而该1300元并不符合我国关于诈骗罪的既遂标准,当然假如黄某对该借条兑现或者兑现部分数额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548.html -
了解详情
任何刑事犯罪都同样会损害军警形象,但刑法对此类情形并未予以加重处罚的规定,因此,将军警人员抢劫作为加重情节不仅有悖刑法体系中刑罚设置的平衡性,而且也违背法律面前 情节的条件。 冒充行为有以下几种情况:(1)行为人在非法占有他人钱财的概括故意支配下实施的冒充行为,犯意不明,根据情况能骗则骗、能敲诈就敲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97.html -
了解详情
、扣押的财产罪;第三种意见认为:于某的轿车被扣押后,已处于法院的占有控制之下,于某采用秘密窃取的手段非法占有,且数额特别巨大,构成盗窃罪。 三、评析 原文作者 属想象竟合犯,应按较重的罪处罚,而我国刑法规定,这二个罪的法定刑完全相同,无轻重之分。这种情况下,在司法实践中转移财产只能作为抗拒执行的手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06.html -
了解详情
,赃款、赃物已全部退清,酌情可以从轻处罚。该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于2004年1月6日判决被告人梁某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 后认为,上诉人梁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秘密手段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构成盗窃罪。上诉人梁某某关于其行为构成自首的上诉理由,经查:上诉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14.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经二审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上诉人曹某丙、刘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高息吸收存款为诱饵,拉回存款后,又以变造的银行存单 为汇票、本票和支票,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在1997年12月9日发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中,将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二款的罪名确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234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