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了强制猥亵的事实,系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其罪行,应认定为自首。第二种意见认为,不应认定为自首。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认为李某因不具备自动 有事的。也就是说,李某等待警方处理时,主观上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强制猥亵何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也没有意识到公安机关到来并在了解事实后会对他实施抓捕、其自身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7622.html -
了解详情
解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般认为,犯罪着手认定的实质,是认定犯罪实行行为的起点,而实行行为的开始是未遂犯成立的客观要件,即着手与犯罪未遂犯 威胁手段开始便是着手,则并不必然地认为行为人就能够完全掌控被害人直至发生目的行为。以前述案例为例,如果认为实施威胁手段时就已经着手,则意味着陈某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7369.html -
了解详情
款第一项之规定以非法经营罪论处。 2、单位犯罪中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应结合个案综合考虑相关人员在具体犯罪中所起作用等情况进行评定。 【案例索引】 单位犯罪中规定,对于受单位领导指派或奉命而参与实施了一定犯罪行为的人员,一般不宜作为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所以被告人王继某参与罪责轻微,不应被追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7352.html -
了解详情
的范畴,只要不超出这一范畴,仅仅对犯罪行为有所知情或者发生日常生活或业务接触,便不应该认定为窝藏,根据我国的司法实践,知情不举主要有三种情况: 犯罪处理。 其次,根据期待可能性理论,行为人在行为时存在履行守法义务并避免实施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如果存在这种可能性,则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不存在期待可能性,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6830.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罪心理状态,具有间接性和不确定性,只有围绕犯罪行为本身,即犯罪行为实施时的客观因素建立起来的认定依据才更具有直接性和充分性。 2.从认识因素着手区分 因素的介入,也无需特别排除不利因素,被害人死亡将是犯罪行为的物理性质所当然导致的结果,具有现实可能性。而这一现实可能性也是正常理性人所应当认知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6354.html -
了解详情
不是为了帮助他人逃避法律制裁或妨害司法机关追缴毒品的认定,故其行为不符合转移毒品罪的主观构成特征。 二、吴强的行为构成运输毒品罪,而不是非法持有毒品罪 结合案件的具体事实,分析判断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将毒品进行空间位移的直接故意。换言之,从其犯罪行为的客观表现来看,是否把毒品从一地移转到另一地作为自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5868.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虽然小潘未归案,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不影响对被告人方某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认定,被告人方某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评析】 掩饰、 主要体现于对司法机关追究刑事犯罪的妨害作用。刑法并未对其上游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作出规定,而是依据犯罪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做量刑的区分,综合考量行为人掩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5460.html -
了解详情
认罪态度及有无自首、立功情节各异,所以各个被告人被认定的刑事责任也不尽相同。对不同被告认定不同的刑事责任,体现了我国刑法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表现 协助公安机关抓获被告人丙某,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八条: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2371.html -
了解详情
交代放火的事实。几天后,被告人朱某主动去派出所投案并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 【分歧】 本案在审理中,对朱某构成放火罪没有争议,但是否属于自首, 某虽然在接受公安机关一般性排查询问时未交代自己的罪行,但是其后又主动到派出所如实供述的行为并不影响自首的认定,应对其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8905.html -
了解详情
出于相同动机,即双方约斗。 我国刑法学理论认为,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在于该行为是否符合符合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任何犯罪的认定都要求行为人主观故意与客观行为的一致 指为首的除外,再聚集3人以上,方为聚众。当首要分子也参与到具体犯罪行为的实行过程中时,总人数应达到4人。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刑法对犯罪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77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