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诉讼,或称劳动争议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裁决或决定而起诉的劳动争议案件,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和判决,并对当事人具有强制执行力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四、诉讼时效 一般诉讼时效为二年。即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900.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发生的争议;5、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仲裁的其他劳动争议。办理程序:1、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书面申请;2、自接到仲裁 案件,一般在立案受理之日起的六十日内作出裁决。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报经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报经批准仲裁审理时效中止的除外)。...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9231.html -
了解详情
,则从职工接到通知之日或用其他送达式将通知送达之日算起。辞退争议申诉时效起始时间。根据《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第5条和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企业 的复函》(劳办发[1993]199号)规定,被辞退的职工如不服用人单位的辞退决定,应在收到《辞退证明书》之日起60日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9039.html -
了解详情
则从职工接到通知之日或用其他送达式将通知送达之日算起。 辞退争议申诉时效起始时间。根据《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第5条和劳动部办公厅《关于 时间的复函》(劳办发[1993] 199号)规定,被辞退的职工如不服用人单位的辞退决定,应在收到《辞退证明书》之日起60日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7511.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时效为1年。因涉外争议提起诉讼或仲裁的期限为4年。我国法律所规定的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以下为详细解释,劳动纠纷诉讼时效参考民事诉讼时效内容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规定按照小时计算期间的,从规定时开始计算。规定按照日、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4062.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时效为1年。因涉外争议提起诉讼或仲裁的期限为4年。我国法律所规定的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以下为详细解释,劳动纠纷诉讼时效参考民事诉讼时效内容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规定按照小时计算期间的,从规定时开始计算。规定按照日、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248.html -
了解详情
则从职工接到通知之日或用其他送达式将通知送达之日算起。 辞退争议申诉时效起始时间。根据《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第5条和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企业 的复函》(劳办发[1993]199号)规定,被辞退的职工如不服用人单位的辞退决定,应在收到《辞退证明书》之日起60日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987.html -
了解详情
对职工再行处理的复函》(劳办发[1995]323)规定,“企业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在法定时效内起诉到法院后,又以原事实和理由对职工再次处理,如果职工对企业的处理不服,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只要该劳动争议符合受理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予受理”。仲裁裁决后,用人单位又以原事实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324.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权利义务带有延续性,法定退休年龄只是劳动者可以据此享受相关社会保险的条件,将其作为劳动关系的法定终止条件,甚为勉强,此二者并不竞合。 (三)年龄不应 劳动者,劳动仲裁机构在是否受理问题上,不能一概而论,从目前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看,应根据争议发生时劳动者是否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并结合申请仲裁时效作出判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0996.html -
了解详情
代表人身份证明或者负责人身份证明。 (二)因涉及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而引起的劳动争议的举证范围: 1、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的决定通知等; 2、按企业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四、诉讼时效 一般诉讼时效为二年。即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86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