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指控罪名的权力。 二、法院变更指控罪名权在司法实践中理论争议的分析 (一)法院改变指控罪名不违背控审分离、不告不理原则 所谓控审分离、不告不理,是 提起公诉,法院认为符合受案条件,正式受理案件并且在庭审结束之后才作出的决定。因此,法院审理的案件是公诉机关起诉的案件,符合控审分离、不告不理原则以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9505.html -
了解详情
差异,法官在审理个案独立判断时,难以形成统一的内心确信,从而导致同类性质的案件产生不同的裁量结果,由此极大影响法律的严肃性、完整性、唯一性。鉴于此,为填补民事 证明标准在证明程度上要轻于刑事证明标准,在刑事中不予认定为犯罪的行为,在民事侵权的诉讼中有可能被判处承担民事责任,这乃是不同证明标准适用于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9467.html -
了解详情
大的可能性,那么,裁判者应当如何通过致害盖然性分析区分罪过呢? 首先,当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发生具有盖然性还实施该行为,就表明行为人容认或放任危害结果 一致。这样,裁判者便可以通过对案件中行为致害可能性大小的判断认识因素凭借客观情状得以发现,这显然比穷究推断被告人对犯罪结果到底持追求、放任还是不希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8101.html -
了解详情
胡某被侵害的案件是否法院可以直接受理,笔者认为必须对赖某冲卡行为性质作全面分析, 主要存在三种不同法律关系。 1、存在行政法律关系。执法单位设卡履行执法 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取得道路客运经营许可,擅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7839.html -
了解详情
2013年以后才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其时,民事请求权的诉讼时效实则已过。 【分析】 笔者分析,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诉讼时效与追诉时效存在竞和。附带 问题虽未有明确规定,但刑事司法解释却有相关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九条规定:被害人请求保护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5741.html -
了解详情
: 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五条第二款第(三)项的 行为不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特征,而属普通诈骗行为,应认定为诈骗罪。结合本案,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犯罪手段分析。被告人林甲等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9505.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四条的规定,为他人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资金提供帮助, 第四条只是对刑法有关非法集资犯罪的更为具体的解释,而不是否定也不能否定刑法有关非法集资类犯罪的定罪与量刑。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8027.html -
了解详情
某被侵害的案件是否法院可以直接受理,笔者认为必须对赖某冲卡行为性质作全面分析, 主要存在三种不同法律关系。 1、存在行政法律关系。执法单位设卡履行 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取得道路客运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客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7045.html -
了解详情
较大的可能性,那么,裁判者应当如何通过致害盖然性分析区分罪过呢? 首先,当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发生具有盖然性还实施该行为,就表明行为人容认或放任危害结果的 一致。这样,裁判者便可以通过对案件中行为致害可能性大小的判断认识因素凭借客观情状得以发现,这显然比穷究推断被告人对犯罪结果到底持追求、放任还是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6354.html -
了解详情
将自己的财物继续置于姜某某占有、控制。从客观方面分析,严某某窃回本人所有而处于他人合法占有的轿车后,没有向质权人姜国斌要求归还轿车或者索赔;严某某将 ,只是在严某某被逮捕的当日立为刑事案件,公安机关没有投入较多的侦查资源,因此,其行为情节比较轻微,可不依犯罪论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人民法院)...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60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