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网首页 法律咨询 查找律师 加入收藏
全文 标题
共找到相关结果约 971 篇 如果以下信息不适合您您可以点击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结婚后到一方死亡或者双方离婚之前这段时间。这期间夫妻所得的财产,除约定的以外,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夫妻一方 金水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对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原则上应当均等分割。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财产的来源等情况,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354.html -了解详情
实践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也是婚姻纠纷中双方经常争议的焦点。所以,我国婚前财产约定协议公证是近几年来新开办的一项公证业务,它有助于明确婚前财产的 2.7%,农村居民中仅有1.1%的夫妻有采取分别财产制的愿望,绝大多数夫妻认为,采取共同财产制有利于稳定家庭关系,巩固夫妻感情。所以将离婚时家务劳动补偿请求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285.html -了解详情
,应当依法予以保护。修改后的婚姻法还对夫妻约定财产作出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 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此外,修改后的婚姻法还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蔽、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691.html -了解详情
。 2、协议的法律分析: 夫妻协议离婚时,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同时必须向民政部门提供双方签订的《离婚协议书》,《离婚协议书》中应当对婚内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夫妻债权、债务承担等问题达成明确、一致的约定。双方一旦办理完离婚手续,男女双方均应当按照《离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4928.html -了解详情
。 【评析】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我国法律承认在婚内夫妻双方互打借条的情形存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者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离婚时可按借款协议约定处理。该条款肯定了夫妻间借贷关系存在的可能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5749.html -了解详情
给一方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用于其他个人事务的,应视为双方约定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离婚时可按照借款协议约定处理。 通过对该条款的运用,可以得知夫妻间借条效力应 未用于共同生活的。 (四)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为一方个人财产,附随这份遗嘱或赠与合同而来的债务也应由接受遗嘱或赠与的一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4016.html -了解详情
属于个人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婚前财产的损耗婚前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会出现损耗、灭失的情况 :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生活困难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7523.html -了解详情
未分割或虽进行了分割而后反悔或发生可以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形时,即产生离婚后财产纠纷。 夫妻登记离婚后财产纠纷,在处理之前,应当作出如下理解: 一、对 上能否胜诉则另当别论。所以,即使是在协议中已有过约定财产,嗣后发生纠纷的,也应作为夫妻登记离婚后的财产纠纷,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 在具体处理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7521.html -了解详情
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在现实生活中主要集中在房改房等带有福利政策性质的房屋上,这些房屋的取得往往 个人财产支付的,那么该房产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直接归属其本人,除非是双方书面约定该房产作为双方的共同财产。 如果不能证明偿还贷款的资金全部是由购房一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6568.html -了解详情
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在现实生活中主要集中在房改房等带有福利政策性质的房屋上,这些房屋的取得往往 个人财产支付的,那么该房产属于一方的个人财产,直接归属其本人,除非是双方书面约定该房产作为双方的共同财产。 如果不能证明偿还贷款的资金全部是由购房一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5154.html -了解详情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