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也可以不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之内;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同时,针对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的问题,如试用期过长、过分压低 作出了一些新规定:用人单位存在违反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法律规定的行为,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也必须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034.html -
了解详情
】针对一些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侵害劳动者权益的问题,《劳动合同法》加大了对试用期劳动者的保护力度。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 对于劳动者可以随时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增加了三种情况:一是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二是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507.html -
了解详情
真实的,不可伪造;二、必须与案件有关,能够证明案件的问题;三、证据的来源必须合法,不可通过欺骗等违法的方式取得。在本案中崔某不能说明街道办事处的证据来源合法,而且该证据也不能证明崔某是在2004年元月9日才知道单位与其解除的劳动合同,所以仲裁委对该证据不予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二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2318.html -
了解详情
工资标准的情况,只要不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就是合法的。这样问题就出来,那对劳动者就非常不利了,因为最低档工资基本是由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证明其不符合录用条件。 法律规定得很清楚,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是其必须举证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485.html -
了解详情
条款作出规定。由此可见,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规定存在以下问题: 1、违约金条款没有法律层面的规定,适用的大部分是地方规定,效力比较 期限,但在此期限内双方尤其是劳动者可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提前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是服务期,劳动者不能提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9012.html -
了解详情
的(从08年开始算); (5)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6)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 上规定了主动离职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一般是不支付经济赔偿金的,这对于员工的生产医疗显然是构成了严重的问题,具体情况下应当与公司协商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3368.html -
了解详情
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 ,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的责任,而不是劳动者认为的仅仅是经济补偿。但前提是劳动者要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1786.html -
了解详情
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 ,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的责任,而不是劳动者认为的仅仅是经济补偿。但前提是劳动者要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1785.html -
了解详情
任何理由,均有权随时与对方解除劳动合同。其实,这是一种对试用期的错误理解,根据法律规定,劳动者的确有这样的规定,但用人单位却没有。用人 协议等形式加以限制。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处理依据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5)264号]对此有明确的规定:用人单位出资培训劳动者,劳动者在试用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1306.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合同法》第97条规定:本法施行前已经依法订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由于在《劳动法》调整下可以约定违约金,因此相关条款在《劳动 解除。法定解除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法释[2001]14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81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