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款;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于无理阻挠的界定,根据《执行劳动法的意见》第92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应认定为劳动法第一 中的无理阻挠行为: (1)阻止劳动监督检查人员进入用人单位内(包括进入劳动现场)进行监督检查的; (2)隐瞒事实真象,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5429.html -
了解详情
,虽未经本单 位负责人指定但从事直接关系本单位重大利益的工作的; 2、经本单位负责人安排或者同意,从事与本单位有关的科学试验、发明创造和技术改进工作的; 3 页 该办法第9条规定,职工由于下列情形之一造成负伤、致残、死亡的,不应认定为工伤: 1、犯罪或违法; 2、自杀或自残; 3、斗殴; 4、酗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5299.html -
了解详情
,虽未经本单 位负责人指定但从事直接关系本单位重大利益的工作的; 2、经本单位负责人安排或者同意,从事与本单位有关的科学试验、发明创造和技术改进工作的; 3 。 该办法第9条规定,职工由于下列情形之一造成负伤、致残、死亡的,不应认定为工伤: 1、犯罪或违法; 2、自杀或自残; 3、斗殴; 4、酗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2266.html -
了解详情
实现为必要前提,往往是通过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实现的物质或非物质利益,但是不正当利益的实现与否并不影响其行贿罪的认定。 本案中,籍某作为看守所管教, 其行为构成行贿罪,该案属于共同犯罪,籍某在共同犯罪中积极主动,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应按行贿罪主犯追究其刑事责任。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8892.html -
了解详情
受到的刑罚可能会更重,这显然违背了罪刑相适应原则。因此,从有利于打击犯罪的角度来看,宜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 综上,笔者认为,盗窃银行卡并使用的行为 更适宜,但目前依照刑法的既有规定只能以盗窃罪对其定罪处罚。这一问题最终如何得以科学合理地解决,只能依赖于立法的改进。 (作者单位:重庆市潼南县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8891.html -
了解详情
但可以在刑事判决生效以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追诉期限为5年至20年不等,而民法的一般诉讼时效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 诉讼的必要时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的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8050.html -
了解详情
某构成盗窃罪还是诈骗罪? 第一种意见认为构成诈骗罪。张某指使未满14周岁的郭某实施犯罪,属于间接正犯,其应独立承担刑事责任。其指使郭某利用借用 准备行为或是创造条件的行为。 综上,本案被告人的行为并非是诈骗行为,其行为符合盗窃罪的特征及要件,因此应认定为盗窃罪。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3964.html -
了解详情
三种意见认为,赵某构成容留他人吸毒罪。本案中李某只是赵某犯罪的工具,吸毒场所的实际控制人应当是实际支付房费的赵某,赵某一次容留李、周、王三人吸食毒品, 赵某仅一次容留二人吸食毒品,尚未够罪。因此,本案争议的焦点是提供吸毒场所的行为人到底是谁? 一、对容留人的认定 按刑法理论通说,容留吸毒罪的容留,是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3740.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下,若将后一诈骗行为视为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就有违刑法的公平正义和基本精神。 二、所谓牵连犯,是指犯罪的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与目的行为或原因行为 的牵连关系。至于牵连关系,只有当某种手段通常用于实施某种犯罪,或者某种原因行为通常导致某种结果行为时,才能认定为牵连犯。对于牵连犯,一般认为应当从一重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3518.html -
了解详情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 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作者:陈冠余;来稿单位:淮安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172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