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在法律实践中,当事人常常对两个主体的法律关系认识不清,甚至经常混淆。 务实中的签约主体一般为代理人和代表人。 一、代理人签约存在的法律风险: ( 有可能出现合同无效的法律风险。虽然《民法通则》规定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应由企业来承担,但是在民事行为中,一般遵循约定大于法定的原则。如果在公司章程里对法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826.html -
了解详情
一、风险负担与违约责任的一般关系 在经济学上,风险一般是指人们因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后果与预定目标发生多种偏离的综合。〔1〕 虽易使人将之与作为承担违约责任的要件之一的过错相混淆,但其对过错内涵的揭示则是合理的,即承认违约行为只是造成风险的间接原因。如出卖人交付的瓷器为次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727.html -
了解详情
人不能交付赠与物即要强制赠与人交付,对赠与人来讲未免过于苛刻,同时必然混淆了赠与和一般具有交换内容的合同的区别。另一方面,如果双方达成赠与合意以后,赠与 、合理的,为保护善意信赖人的利益,也有必要责令有过错的缔约方赔偿因其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全部实际损失。 注释: [1] 王泽鉴著:《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392.html -
了解详情
因而惩罚性违约金并不破坏民法的平等、等价有偿原则。(3)只有惩罚性违约金才能更有效地发挥维护合同纪律,制裁违约行为,充分保护非违约方利益的作用。如果只承认补偿性违约金,则会人为地抹杀违约金固有的特点,造成违约金与损害赔偿形式的混淆,使损害赔偿责任形式难以发挥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385.html -
了解详情
附保留条件发生争执时的举证责任。 要约与要约邀请的界限是相当清楚的,不容易混淆和发生争执,但实践中有时会对要约是否附保留条件发生争执。发生这类争执 之前,当事人直接依据法律规定的解除条件,通过行使法定解除权而使合同效力消灭的行为。法定解除的事由,主要是因不可抗力、预期违约、迟延履行以及其他致使合同履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349.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符合国务院1987年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方法》第二条规定的范围。 5、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必须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否则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发生 是非常严重的事,但医疗事故与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并发症和后遗症极易混淆,应当掌握有关知识加以区别。 ⑴医疗差错 是发生诊疗护理过失,给病人造成一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045.html -
了解详情
展开提出建议,以求抛砖引玉。 一、传统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 侵权行为法是调整侵权行为及其责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核心内容即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所谓 我们认为应当成为行为人减轻责任的理由,而不能成为行为人免责的理由,否则就混淆了与过错责任原则的界限。对于受害人轻微过失,不应当成为行为人减责或者免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779.html -
了解详情
情形下适用过失相抵原则确定应负的责任。需要明确的是不应将这两部分责任混淆,看作是减轻责任减到最低时就是不超过百分之十,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 受害人故意的情况下,意味着损害结果是受害人所追求的,所以损害完全是由于受害人的过错行为造成的。 由此可以得出受害人的故意的过错从根本上割断了高危作业行为人的行为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752.html -
了解详情
,导致施工企业承担责任;农民工重病,要求施工企业承担用工主体责任;个别农民工故意混淆雇用主体,要求与施工企业直接建立劳动关系等。以上这些纠纷在不规范的 与用工单位形成劳动关系,而是形成劳务关系。《劳动合同法》设专节对劳务派遣行为进行了规范,要求派遣单位履行所有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与劳动者订立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323.html -
了解详情
,怎么可能去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呢?该条规定的问题在于混淆了日常生活需要行为和非日常生活需要行为,无视婚姻关系的目的性,将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无限予以 以夫妻双方作为债务人的话,完全可以要求夫妻双方作出明确的意思表示或共同实施该行为,这样使权利义务在设立时具有确定性,就制度合理性而言,有利于保障社会交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2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