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故扒窃存在既未遂形态,且既未遂的区分标准在于财物是否失控。 三、扒窃未遂下的入罪问题 该问题在于如何正确理解法释 指要考虑扒窃的社会危害性。考虑到法释[2013]8号司法解释的统一性,结合司法实践,对于是否具有严重情节,应从行为主体、主观认识、行为手段、行为对象、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9308.html -
了解详情
为人必须放弃了犯罪行为或有效地防止了结果的发生。司法实践中,根据上述规则认定个人单独犯罪的中止问题,一般而言是较容易的。但是共同犯罪不同于单独犯罪,共同 之间相互联结,相互补充、利用,形成有机整体,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着整体上的因果关系,因此,各犯罪人不仅要对本人行为负责,还要对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负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8342.html -
了解详情
。 2.规劝他人自首的行为应当视为属于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情形。在实践中,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通常表现为提供其他犯罪嫌疑人的 行为都构成立功,如果规劝行为与他人自首行为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则不能认定为立功。这里的直接因果关系是指行为人的规劝行为直接、彻底地说服了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6894.html -
了解详情
),且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故扒窃存在既未遂形态,且既未遂的区分标准在于财物是否失控。 三、扒窃未遂下的入罪问题 该问题在于如何正确理解法释 指要考虑扒窃的社会危害性。考虑到法释[2013]8号司法解释的统一性,结合司法实践,对于是否具有严重情节,应从行为主体、主观认识、行为手段、行为对象、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2196.html -
了解详情
颁布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时,民事损害赔偿的理论与实践都没有扩大到精神损害赔偿,因此,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将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限定为物质损害是有道理的。 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换言之,被害人遭受的物质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引起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2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308.html -
了解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等。违反上述规则就可能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在实践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行为主要表现为违反劳动纪律或操作规程,玩忽职守或擅离 严重后果的,不构成本罪。 3、严重后果必须由违章行为引起,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虽然行为人有违章行为,造成严重后果,而且在时间上存在先行后续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322.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法定刑。③对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 的实际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民检察院建议,人民法院同意。在此情况下人民检察院应在起诉时 自诉人)和被告人、犯罪事实清楚;(2)自诉人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且有因果关系;(3)被告人的犯罪轻微,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单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8032.html -
了解详情
,本刊与能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遴选典型案件,共同邀请有关专家,就司法实践中办理扒窃案件争议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案情简介 案例一:2012年12月7日,犯罪嫌疑人刘 ,根据刑法的性质、地位及其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如果行为对财产的侵害极为轻微,就不应当成为刑法的规制对象。不能认为,凡是他人口袋里的物品,都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3828.html -
了解详情
承诺,合同法规定到达要约人时生效,合同随之成立,不存在签字或者盖章问题”。[8]显然,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签订”的概念与《合同法》书面形式的规定 。及时地惩罚犯罪,在人们对犯罪的危害记忆犹新的时候就展现犯罪与刑罚之间因果联系的必然性,有利于提高刑罚的威慑力,有利于减少受害人的损失。同时可阻止犯罪分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782.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还有宪法基础。《德国基本法》第103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为同一行为,受到普通刑法多次之刑罚。《美国联邦宪法》第5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人均不得因同一罪行 ,法律上无统一规定,已存在的少量规定又很不统一;理论研究者对此重大问题似乎并不在意;实践因缺少统一立法的遵照和理论成果的指引显然各自为阵、缺乏公认准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4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