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款,不要混用,以免双方发生纠纷。 5.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问题 合同纠纷的解决有协商解决、调解解决、仲裁解决和诉讼解决等方式,协商或调解是最先采用的方式,当协商或调解解决不了时,是仲裁还是审判,还可以依合同的约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二项规定:依照法律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5270.html -
了解详情
协议管辖是意思自治原则在民事诉讼管辖制度上的具体体现,只要根据管辖协议,起诉时能够确定管辖法院的,就应当根据其约定确定管辖法院。 一、关于协议管辖 ,仲裁机构可以继续审理。 (二)关于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争议由两个以上仲裁机构仲裁的效力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0972.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也由当事人自愿选择,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反悔,同样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3、提请劳动仲裁处理。 劳动者可以将劳动纠纷直接提请劳动 纠纷的前置程序,只有经过劳动仲裁裁决后,才可以进行劳动纠纷诉讼。 4、诉讼解决。 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劳动纠纷是由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的一方当事人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166.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解释),规定了若干情形下,法院可以支持原告主张败诉的被告承担律师费的诉讼请求。 一、由有关规定明确规定由败诉方承担律师费 1、合同纠纷案件中, 律师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时,建议将律师办案必要开支列入诉讼请求,要求被告方承担。 6、仲裁案件 法律依据:1994、1995、1998、2000版本的《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0607.html -
了解详情
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条规定的第1项,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的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九、在协商和解时,经营者故意推卸责任,认为产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9754.html -
了解详情
使你一生受益。 如果用人单位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注意收集证据。如果将来仲裁或诉讼,这很重要。 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如何搜集证据? 劳动关系方面证据证明 抢修的;(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您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向劳动部门投诉: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4594.html -
了解详情
的范畴,对工伤事故的争议按照劳动争议程序来处理,采取仲裁前置的工伤认定复议行政诉讼劳动仲裁民事诉讼的解决机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上述争议解决机制 、倒闭甚至一走了之的方法,逃避自己的责任,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五、仲裁前置违反法律的原则和立法本义。 1、剥夺了劳动者的司法救济权。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303.html -
了解详情
适当延期,但是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 3、诉讼程序。当事人如对仲裁决定不服,可以自收到仲裁决定书15日之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根据《 ,二审判决是生效的判决,当事人必须执行。需强调的是,劳动争议当事人未经仲裁程序不得直接向法院起诉,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关于处理因签订或履行集体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187.html -
了解详情
机构申诉,也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的社会保险行政机构申诉,也可以向劳动争 议仲裁委员会申诉。由社会保险行政机构处理的,当事人不服,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处理,当事人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当事人仍是争议双方。 (7)发生伤残鉴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应先委托当地劳动鉴定委员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816.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可以推举代表参加调解、仲裁或者诉讼活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争议的重大问题。 二、适用调解仲裁的劳动争议范围 我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一)因确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4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