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可见,劳动纠纷必须先经过仲裁程序,其起诉的时效规定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 提起诉讼。 对于劳动者申请仲裁 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六十日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671.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 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050.html -
了解详情
时效中止不应计入仲裁办案时效内。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三、诉讼程序诉讼程序时处理劳动争议的 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依据《民事诉讼法》当事人若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9076.html -
了解详情
委员会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却同样因超过仲裁时效期未被受理。 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身受重伤却未获得一分钱赔偿的陈某无奈向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数。为了更为妥善地解决工伤赔偿问题,世界各国纷纷在传统侵权行为法一元调整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元调整填补制度,特别是工伤保险赔偿制度。工伤事故发生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0869.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 年内提出。 从规定可以看出,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为1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对于拖欠劳动报酬的,适用特殊时效,即该1年起算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8604.html -
了解详情
)》第七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根据原劳动部《 责任。因此,该请求不适用有关劳动报酬的特殊时效规定,而适用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一般时效规定。即劳动者申请双倍工资的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超过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8603.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对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规定了两种:一般时效和特殊时效,一般时效是: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 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双倍工资仅仅是一种惩罚性规定,不属于劳动报酬,应当适用第二十七条第一款一般时效规定,而该观点又细分为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8596.html -
了解详情
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依照《仲裁法》第74条的规定,商事仲裁时效适用相关诉讼时效的规定,具体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5条:向 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于2008年5月1日起执行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7488.html -
了解详情
,不属于劳动报酬,适用《调解仲裁法》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即一年的仲裁时效。 二倍工资适用时效的计算方法为:在劳动者主张二倍工资时,因未签 ,应以劳动者当时实际辞职理由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劳动者以《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之外的情形为由提出辞职,在仲裁或诉讼阶段又主张是用人单位存在前述法定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4581.html -
了解详情
日常工作。第52条:职工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听取和审议厂长关于企业的经营方针、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基本建设方案、重大技术改造方案、职工培训计划、留用 时效实际上也只有六十日,变相地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种将劳动仲裁的申 诉时效与法院诉讼的诉讼时效混淆等同的做法,既不合理又不合法。 1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7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