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为犯罪的例外情况,该但书从反面进一步诠释了犯罪的概念,即行为人的危害行为虽属于刑法规定的禁止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其社会危害性尚未达到应当受刑法处罚的程度, 。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裁判者应更多地从危害行为的实质如行为目的、手段、后果等角度去多维综合判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从而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6567.html -
了解详情
、有害非食品原料,就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只是该罪加重处罚情节,非该罪构成要件。即该罪是行为犯 犯罪,造成轻伤以上等实害结果只是本罪的加重处罚情节。 2.从行为犯的相关理论及立法目的分析 刑法之所以规定行为犯这种犯罪类型,是立法者经过一定数量的事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991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地位;第二是面对公众吸收存款,针对是不特定的多数人。本案中李某没有此种危害社会的行为。 2、犯罪的因果关系决定了犯罪的属性。李某虚构事实的行为不是 。所谓的民间借贷似乎成为一种避免犯罪的幌子。从犯罪构成的四要素来分析,犯罪行为(客观要件)、犯罪的危害性(客观要件)、犯罪的主观意思(主观要件)、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902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地位;第二是面对公众吸收存款,针对是不特定的多数人。本案中李某没有此种危害社会的行为。 2、犯罪的因果关系决定了犯罪的属性。李某虚构事实的行为 的行为,已经有诈骗罪的表象存在。所谓的民间借贷似乎成为一种避免犯罪的幌子。从犯罪构成的四要素来分析,犯罪行为(客观要件)、犯罪的危害性(客观要件)、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3659.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未完成形态。这是追究犯罪预备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理根据。 犯罪预备行为虽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体,但已经使犯罪客体面临即将实现的现实危险,因而同样具有社会 一学说,规定对于预备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考虑到犯罪预备行为毕竟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还没有实际造成社会危害,刑法又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1453.html -
了解详情
后,若中间介入其他因素,此时应该如何认定该行为人的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根据我国刑法的主流观点,在案件存在介入因素的情况下,应通过考察以下四个方面的 周某的造成重大影响,使其无法在准确判断的前提下实施制动,从而导致后续行为的发生。从一般正常人的认识分析,谭某的违规行为导致后车产生操作失误的概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8410.html -
了解详情
后,若中间介入其他因素,此时应该如何认定该行为人的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根据我国刑法的主流观点,在案件存在介入因素的情况下,应通过考察以下四个方面的 周某的造成重大影响,使其无法在准确判断的前提下实施制动,从而导致后续行为的发生。从一般正常人的认识分析,谭某的违规行为导致后车产生操作失误的概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5875.html -
了解详情
应定性为故意杀人罪(未遂)。 第三种观点认为,二被告人的遗弃行为不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的规定,遗弃年老、幼小、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 故意还是杀人故意,还应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结合具体案情和行为人实施的客观行为来综合分析。一般可从行为人遗弃行为的原因、动机、时间、地点、对象、手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9643.html -
了解详情
侦查行为的区别1、两种行为的性质不同。公安行政行为是行政执法行为,有的是基于违反公安行政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而作出,有的是为防范各种危害治安的因素不致发生危害而 犯罪构成犯罪有关数额、情节标准,这是我们区别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基本依据。是违法和犯罪区分开了,适用法律就有了基础。法律,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830.html -
了解详情
结合犯罪事实对坐以待毙能否认定为自首加以具体分析。例如,对正在实施犯罪或实施完毕的现行犯案件,犯罪分子自愿未离开犯罪现场,公安机关或相关机关将其抓捕后其能 徐某被捕后如实供述罪行,属于坦白可以从轻处罚,对其犯罪后在家中未逃走的行为可以视为犯罪危害情节予以酌情考虑。 (作者单位:安徽省金寨县人民法院)...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75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