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聘任、聘用合同以及在工资、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退休、考工定级、职称申报中发生的争议;(四)企业单位与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在履行 第十二条当事人应当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按被申请人人数递交仲裁申请书副本。第十三条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 ...
//www.110.com/fagui/law_238256.html-
了解详情
履行聘任、聘用合同以及在工资、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退休、考工定级、职称申报中发生的争议;(四)企业单位与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在履行 第十二条当事人应当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按被申请人人数递交仲裁申请书副本。第十三条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 ...
//www.110.com/fagui/law_238252.html-
了解详情
。二、双方不能协商解决者,国营、公营、公私合营与合作社经营之企业,应由争议双方之上级工会组织与上级企业主管机关协商解决;私营企业,应由该产业之工会组织 条第二项方式处理如仍不能解决,得申请当地劳动行政机关调解;调解不成,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之。 第七条 劳动争议经仲裁后,如当事人之一方仍不服时,须 ...
//www.110.com/fagui/law_94548.html-
了解详情
聘任后,依法参加仲裁庭工作,并与专职仲裁员享有同等权利。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在同级工会进行劳动争议仲裁活动。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各级工会可以设立为职工和工会提供 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恢复原工作;造成损失的,给予赔偿。当事人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四十五条职工因参加 ...
//www.110.com/fagui/law_77547.html-
了解详情
流动、辞职、辞退、兼职、聘用及履行人事合同发生的争议。企业与职工发生的劳动争议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关联法规:国务院行政法规(1) 有利害关系的,应实行回避。第十条人才流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均有权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第十一条申请仲裁的当事人必须是具有行为能力的公民或法人,当事人 ...
//www.110.com/fagui/law_62302.html-
了解详情
、地区、设区的市、县(市、区,下同)设立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由同级人事、科技、教育、劳动、法制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第五条仲裁委员会设 不服的,并有证据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自收到仲裁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仲裁委员会或上一级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或复查:(一)仲裁庭的组成违反规定或者仲裁程序 ...
//www.110.com/fagui/law_61879.html-
了解详情
人事争议。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之间发生的争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 活动。第四章处理程序第十八条当事人应当在人事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当事人应当在 ...
//www.110.com/fagui/law_61862.html-
了解详情
控告暂行规定》提出的申诉、控告;(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的争议。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国务院部委规章(1)条第四章 之一的,可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裁决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一)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程序违反规定的;(二)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
//www.110.com/fagui/law_61502.html-
了解详情
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办法》等。职业病统计:执行《职业病报告办法》。需制定《劳动安全卫生监察管理办法》。关联法规:国务院行政法规库(1)条国务院部委规章库(2)条 仲裁委员会的组成。执行依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第八十二条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的申请时效和处理时效。执行依据:《劳动法》、《企业劳动 ...
//www.110.com/fagui/law_353912.html-
了解详情
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仲裁委员会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仲裁 有争议的证据阐明理由。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本规则由江苏省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五十八条 本规则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
//www.110.com/fagui/law_288182.html-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