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行政法规(1)条第二条各街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应设立劳动争议仲裁调解窗口,开展劳动仲裁调解工作;各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对其进行业务指导。第三 程序参加仲裁活动;(五)公正、及时调解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经调解不成的争议,提交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关联法规:全国人大法律(1)条第六条街镇 ...
//www.110.com/fagui/law_127656.html-
了解详情
1993>94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于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做出裁决时,对涉及经济赔偿或补偿的争议标的,可做变更 起诉,由法院按司法程序处理;如超过十五日,当事人没有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裁决即发生法律效力。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或上级仲裁委员会对该委员会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 ...
//www.110.com/fagui/law_38893.html-
了解详情
简称《条例》),完善仲裁员、仲裁庭制度,提高劳动仲裁办案质量、规范劳动仲裁文书、劳动部根据《条例》及《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案字()第号"的,均应编写同-号码:心没有"案号"栏目的仲裁文书,该栏日统一填写该案件仲裁文书的编号:"____劳仲案字()第号",以便于掌握、 ...
//www.110.com/fagui/law_356442.html-
了解详情
简称《条例》),完善仲裁员、仲裁庭制度,提高劳动仲裁办案质量、规范劳动仲裁文书、劳动部根据《条例》及《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案字(ぉ第号"的,均应编写同-号码:心没有"案号"栏目的仲裁文书,该栏日统一填写该案件仲裁文书的编号:"____劳仲案字(ぉ第号",以便于掌握、 ...
//www.110.com/fagui/law_62207.html-
了解详情
工(公)伤等级鉴定结论作出后,应依法立案审理。(七)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后,依法作出仲裁裁决前,被诉人提起反诉的,如反诉请求与原申请请求基于 、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或由股东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权力机构依相应民主程序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如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并公开告知职工,可以作为 ...
//www.110.com/fagui/law_61674.html-
了解详情
,把化解矛盾贯穿到各个业务工作中去。 (六)转变行政理念。摒弃重管理、轻服务,重裁决、轻调解,重处罚、轻教育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充分发挥劳动争议 在案,确保调解收到实际效果。 (九)加大调解工作力度。各级劳动仲裁机构要积极探索仲裁调解的途径,对申请仲裁的案件首选调解方式,通过案前调解和庭审调解的方式, ...
//www.110.com/fagui/law_200396.html-
了解详情
对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不服的;(三)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决定或者裁决不服的;(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 申请后,法制机构可以与本机关的有关业务机构共同对行政复议案件进行审查。第十四条劳动保障复议机关在审查申请人一并提出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有关 ...
//www.110.com/fagui/law_168143.html-
了解详情
河南省劳动厅:你厅《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中若干政策性问题的请示》(豫劳裁便〔1994〕7号)收悉,经研究,现对其中有关问题函复如下: ,结合具体情况合情合理地解决。九、关于劳动仲裁是否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曾明确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法》对此 ...
//www.110.com/fagui/law_37201.html-
了解详情
新规定,特别是受案范围、争议管辖、申请时效、仲裁裁决以及办案时限等方面的新规定,抓紧完善办案规则,确保劳动争议及时、有效地得到处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党委、政府的重视及有关部门的支持,解决好办事机构和人员编制问题,根据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及发展趋势,合理配备办案人员,并将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
//www.110.com/fagui/law_200970.html-
了解详情
特殊情况的特殊规定,应当继续执行。三、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处理时效问题《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这里所说的“收到 仲裁庭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束”的规定,应服从《劳动法》的规定,即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自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案件之日起六十日内结束。四、关于仲裁调解的 ...
//www.110.com/fagui/law_23542.html-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