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从企业内部调整解决。第四条调解委员会的职责:(一)调解本企业行政和职工之间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二)调解本企业行政和职工之间因工作调动、劳动报酬、保险福利、劳动保护、职业培训及奖励惩处等方面发生的争议;(三)接受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业务指导,对与本企业有关的劳动 ...
//www.110.com/fagui/law_63025.html-
了解详情
单位统称用人单位,所称的职员、工人统称职工。 第三条 用人单位招用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第四条 特区开放劳务市场,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可 协商、调解不能解决时,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市(特区)、市辖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决不服的,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十条 ...
//www.110.com/fagui/law_62686.html-
了解详情
,企业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恶劣,严重危害职工安全健康的。(二)企业不履行劳动合同的或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三 和争议双方共同协商解决,通过协商不能解决的,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劳动部门申请仲裁;如有一方不服仲裁的,可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第九章附则第四十 ...
//www.110.com/fagui/law_62514.html-
了解详情
加盖仲裁委员会公章。五、凡经公证机关公证的劳动合同,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仲裁机关不予受理。六、处理劳动争议,不仅依据国家颁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等劳动法规。各企业还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抓紧制定和完善既有定性规定,又有定量 ...
//www.110.com/fagui/law_62023.html-
了解详情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仲裁的人才流动争议和其他人事争议。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之间发生的争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回避申请应当及时作出决定,并口头或者书面通知当事人。第二十四条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 ...
//www.110.com/fagui/law_61862.html-
了解详情
规定》第八条规定的内容,结合行业、工种的要求以及当地实际情况印制。 第十条 劳动合同制工人在合同期内,因生产、工作需要,或解决夫妻两地分居、家庭困难,或 手续;如对方不同意,可按规定在十五日内提请当地劳动争议仲裁部门仲裁。但应征入伍、被录取入学的合同制工人解除合同,不受此限。 第十三条 用工单位违反《 ...
//www.110.com/fagui/law_61088.html-
了解详情
录用通知书和辞职申请一个月后,仍不出具同意辞职证明的,当事人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合营企业录用的在职固定工,确实无法通过辞职招收到合营企业的,可 六条 凡按本办法第十条规定辞职后被合营企业录用的原固定职工,或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期满终止后离开合营企业的原固定职工,或因合营企业生产工作任务 ...
//www.110.com/fagui/law_49860.html-
了解详情
各个单位从事合同制工人工作的时间,可以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二)合同制工人在劳动合同期间,因生产、工作需要,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全民所有制企、事业 无效时,任何一方都可以向企业所在地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任何一方对仲裁不服时,可以向企业所在地区、县人民法院起诉,由 ...
//www.110.com/fagui/law_44031.html-
了解详情
省开展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探索了有益的经验。4.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初步形成。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顺利推进,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普遍建立了协调劳动 争议处理制度,探索建立注重预防和调解、突出仲裁优势和作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全面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逐步在市(地)级以上城市以及有条件 ...
//www.110.com/fagui/law_163.html-
了解详情
及职工依法维权意识。要指导用人单位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规范用工形式,加强劳动保障管理,从源头上防范劳动争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要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完善 ,逐步形成企业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仲裁调解相结合的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业务指导,建立完善工作 ...
//www.110.com/fagui/law_321987.html-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