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表和界桩成果表记载的界桩位置,在原地重新埋设。第十条因建设、开发等原因需要移动或者增设界桩的,行政区域界线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协商一致, 的民政部门应当共同形成联合检查报告,并通过毗邻的有关人民政府共同报送省人民政府备案。第十九条勘定行政区域界线以及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中形成的协议书、工作图、界线 ...
//www.110.com/fagui/law_305378.html-
了解详情
打假办应按照规定设立电子信箱,报送有关农资打假信息及有关材料。市农资打假联合行动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联系电话/传真:2063222;联系人:洪逢春, 项目审批程序,加强项目的跟踪管理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对未签订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协议书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 ...
//www.110.com/fagui/law_228126.html-
了解详情
百一十九条 建立土地供后动态联合监管机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规划、建设、房产等部门以及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按照各自职责,共同促进 栽种,成活率90%以上。 第二百一十二条 土地整治权属验收应当收集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界线图或者地籍图、土地登记等有关材料,实地查验土地权属界线、 ...
//www.110.com/fagui/law_401745.html-
了解详情
标志的山脊、河流、沟渠、堤坝、道路等线状地物和相关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中明确规定作为指示行政区域界线走向的其他标志物标定。第七条界桩 或者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的决定执行。第十条因建设开发确需移动或者增设界桩的,建设开发单位应当事先向该行政区域界线毗邻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经 ...
//www.110.com/fagui/law_335629.html-
了解详情
勘界过程中确定的飞地、跨界使用资源用地的管理,按照双方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或上级人民政府裁决书的规定执行。第十四条行政区域界线毗邻的县级以上 分工管理该界桩的一方在毗邻方在场的情况下对界桩进行修复。因建设、开发等原因需要移动或者增设界桩的,行政区域界线毗邻的各相关人民政府应当协商一致, ...
//www.110.com/fagui/law_164349.html-
了解详情
开发等原因移动、增设或者修复界桩所需费用由建设、开发单位承担。第十四条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中明确规定作为指示行政区域界线走向的其他标志物,应当维持原貌并加以 纠正的,应当立即纠正;不能现场纠正的,共同商定处置办法,及时纠正。联合检查的结果,由参加检查的有关人民政府共同报送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备案。第 ...
//www.110.com/fagui/law_386107.html-
了解详情
界桩,由分工管理该界桩的一方在毗邻方在场的情况下修复。因建设、开发等原因需要移动或者增设界桩的,行政区域界线毗邻的各有关县市(乡镇)人民政府 由一方使用管理但位于毗邻行政区域内的地域,行政区域界线毗邻双方要按照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及其批复或者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的决定执行,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第十 ...
//www.110.com/fagui/law_347216.html-
了解详情
界线,是指国务院或者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行政区域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行使行政区域管辖权的分界线。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行政区域界线批准文件和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各项规定,维护行政区域界线的严肃性、稳定性。 第三条 行政区域界线由毗邻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共同管理。 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 ...
//www.110.com/fagui/law_402357.html-
了解详情
界线,是指国务院或者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行政区域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行使行政区域管辖权的分界线。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行政区域界线批准文件和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各项规定,维护行政区域界线的严肃性、稳定性。 第三条行政区域界线由毗邻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共同管理。 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 ...
//www.110.com/fagui/law_361480.html-
了解详情
、河流、沟渠、堤坝、道路等线状地物;(三)相关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中明确规定作为指示行政区域界线走向的其他标志物。未经批准,任何组织 单位所在地民政部门报经各有关人民政府协商一致。界桩移动、埋设和测绘的费用由建设开发单位承担;(五)具体进行移动、增设界桩时,应当在毗邻各方民政部门工作 ...
//www.110.com/fagui/law_319493.html-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