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近来学者力主法规意旨说,主张第三人的给付是否与损害赔偿请求权相抵,应按照法律目的或第三人的给付目的判断。[7]在判断第三人 赔偿法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243-249. [8]杨立新.论损益相抵[J].中国法学,1994,(3). [9][日]伊藤滋夫.要件事实的基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4811.html -
了解详情
的赔偿,也包括诸如相邻关系引起的恢复原状、停止侵害之类的赔偿。换言之,不构成损益抵的例外,便是指那些不属于损害赔偿之债的受有利益,司法实务中有 是损益相抵的必备要件 如果赔偿权利人没有因为受损害而受有利益,义务人便无主张损益相抵的余地。赔偿权利人因损害事故发生而获得的利益,包括积极利益和消极利益。前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371.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即被告无需就装潢设施的毁坏对原告进行赔偿。同时,被告出资装潢的设施被自己破坏掉了,其价值和使用价值业已丧失,显然也无权要求原告给予经济补偿。因此,被告只能主张损益相抵,也完全可以主张损益相抵。从另一个角度看,被告在返还住房前毁坏其出资所建的装潢设施,如果对法院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75.html -
了解详情
从所受损害中予以扣除,进而确定损害赔偿范围的一项制度。[15]虽然过失相抵与损益相抵同都是为了实现公平的目的,为损害赔偿计算上的问题,但是前者是 维护了责任自负的现代法治精神。[42] 笔者认为,上述各种学说都或多或少的说明了过失相抵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但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就惩罚说而言,我们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664.html -
了解详情
该制度在各国、各地区的民法理论中有着不同的称谓,我国台湾地区称之为过失相抵,《德国民法典》中称为Mitverschulden(有的学者将其翻译为共同过错,[2]有的 受害人损失之一部,其原因可能是公平责任抑或损益相抵,但绝不会是因过失相抵而成如此结果。 3、过失相抵的法律效果是减轻或者免除加害人的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269.html -
了解详情
该制度在各国、各地区的民法理论中有着不同的称谓,我国台湾地区称之为过失相抵,《德国民法典》中称为Mitverschulden(有的学者将其翻译为共同过错,[2]有的 受害人损失之一部,其原因可能是公平责任抑或损益相抵,但绝不会是因过失相抵而成如此结果。 3、过失相抵的法律效果是减轻或者免除加害人的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920.html -
了解详情
减轻加害人的赔偿责任的规则。它通常被称为损害赔偿之债的原则,与损益相抵并存,无论是在侵权法中,还是在合同法中,只要成立混合过错,便 法院可以不待当事人主张,而依职权减轻加害人的赔偿责任。 [关键词] 混合过错 过失相抵 共同原因 不当行为 比较过错 原因力 一、问题的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曾于1991年8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41.html -
了解详情
损害赔偿额之相当因果关系学说相呼应。规范保护目的论是指, 在判断是否适用损益相抵规则时应当结合制度保护目的来作出判断。例如, 受害人因违约行为受到巨额损害 侵害人的责任。《民法通则》第113条中对合同法规定也体现了过错相抵, 即: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 应当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8521.html -
了解详情
获得了利益时,法院应责令违约方赔偿受害人全部损害与受害人所得利益的差额。因此,损益相抵是确定受害人因对方违约而遭受的净损失的规则,是计算受害人所受真实损失 项客观要件,只要客观上具有违约行为,不管主观上是否存在着过错,都可以适用过失相抵规则。之所以如此,是与我国违约责任是一种严格责任相对应的。同时,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03.html -
了解详情
获得了利益时,法院应责令违约方赔偿受害人全部损害与受害人所得利益的差额。因此,损益相抵是确定受害人因对方违约而遭受的净损失的规则,是计算受害人所受真实损失 项客观要件,只要客观上具有违约行为,不管主观上是否存在着过错,都可以适用过失相抵规则。之所以如此,是与我国违约责任是一种严格责任相对应的。同时,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