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劳动争议的解决,当事人应当有自由选择权(调解、仲裁、诉讼),如果将劳动仲裁强制性规定为劳动诉讼的程序,势必剥夺了当事人将争议直接诉讼至法院的权利。再者, 法律才能做出,没有法律依据的司法解释必然会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我国《劳动法》作为一部实体与程序兼容的法,主要的还是实体方面的规定,该法中对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7530.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第34条规定,按监督程序继续进行处理”。人民法院作出的财产保全裁定中,应当告知当事人在劳动仲裁机构的裁决书或者在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生效后三个 但被申请人仍拒不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无奈,申请人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和第四十九条之规定,特向贵院申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5186.html -
了解详情
到仲裁结束的大致时间流程上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得交纳一定的仲裁费用。办理程序:1、劳动保障当事人提出仲裁的,应当从劳动保障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 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不得超过三十日。5、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5124.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合同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和解或者调解解决不了的,可以提请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 诉讼与仲裁都属法律程序,二者作出的裁决都具有法律效力 终局制,仲裁庭开庭后作出的裁决是最终的裁决,立即生效。但劳动争议仲裁是个例外,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的,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诉讼则实行两审终审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803.html -
了解详情
与美方发生纠纷,而且双方又未达成仲裁协议,中方为得到可执行的判决,就不得不在美国提起诉讼。 美国民商事诉讼中,普遍适用调解程序;而证据开示,则是美国 法院调解实行的是调审结合模式,即调解与审判相互结合,调解和审判可以动态转换、交互运行,这种调解模式和运转机制有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审判效率的优势,但从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486.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的争议,适用该法。其确定了社会保险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依法应属于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同时,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50条:“当事人对本法第47 权益被侵害且无法补救,这无疑会导致劳动者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当产生消极损失时,则属于人民法院的主管,劳动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程序主张由用人单位赔偿损失。...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5255.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最终裁决的数额作为标准,判断是否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故沪高法(2008)181号《关于劳动争议纠纷若干程序问题的 合同法》第85条规定执行。该条规定的加付赔偿金,系赔偿金性质,属于《调解仲裁法》第47条“一裁终局”的处理范围。本法条由 6、 关于因工作时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8822.html -
了解详情
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一年内向劳动 的姓名、职业、住址和工作单位;企业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3、证据(人证、物证、书证、视听资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589.html -
了解详情
模式亦从调解型向判决型过渡,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弱化法官的职权,逐步走向程序的正规化和当事人主义。而实践中亦出现一种倾向,对判决的热衷,对调解的降温 事了的审判工作指导方针。 首先,社会应重视与鼓励民间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包括劳动仲裁调解)等调解模式的完善与相互间的协调。目前这几种调解模式相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559.html -
了解详情
,管辖权的确定皆有法律的明确规定。具体而言:在劳动仲裁前置阶段,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 的法定管辖权,亦给黄某参加诉讼和法院审理造成了不便。据此,在经过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后,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具有法定管辖权,腾辉重庆分公司的管辖权异议不成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54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