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的人使其向法院说明文书的内容或提出官方报告;命令当事人本人到场;传唤当事人所举出的证人和鉴定人进行言词辩论。 虽然立法明确规定了职权调查证据,但德国 司法系统,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受到一定限制是难免的,只是限制的程度和范围大小需要考虑罢了。况且,当事人选择诉讼作为其解决纠纷的最终途径,一定程度上表明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27.html -
了解详情
并没有表达清楚是否品格证据必须达到这一要求才可被采纳①。 1975-1991年,这两个有待澄清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虽然大部分上诉法院的判例引用了DPP.v. 的相似行为来证明其当前受审的行为不是因为意外或过失,而是被告人明知知己在做什么。如果一个人不止一次地以一种方式进行某一行为,那他应知道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14.html -
了解详情
指控被告人犯罪的手段、行为、目的和在犯罪中的作用综合叙述,并简要列举向法院提供的主要证据和适用法律,请求事项等,防止出现照抄起诉书全文,不进行归纳叙述的 方所辩护和辩解理由是否符合案件事实,最终得出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的什么罪的结论性判决结果。所以,裁判文书理由部分的论证与说理决定着全案的定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84.html -
了解详情
性方面的障碍,但需要关注的是效率问题。因此,立案调解机制所要关注的是,立案庭与审判庭的权力分界、立案调解结束与移交审判开始应当划定在什么地方,才能增加而 ,诉讼和解就是指双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通过自主协商,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并共同向法院陈述协议的内容,以终结诉讼的活动。参见柴发邦主编:《民事诉讼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332.html -
了解详情
体制或所处的社会地位之优势,直接或间接?主要是通过人大常委会与检察机关?向法院行使着所谓的监督权。这样,中国法院所面临的外部监督主体,较之于世界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357.html -
了解详情
但凡关于证据种类的研究,大多认为中国的证据种类制度是有问题的,需要改革,不过,关于问题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改、如何改,则有不同的认识,其中,裴苍龄 证据,对此,他给出的理由美国学者华尔兹教授关于审判笔录对上诉法院的认识重要性的论述。如果保持我国现有的证据形式体系,最好是将勘验、检查笔录修改为侦查、审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34.html -
了解详情
,受利益的驱使,当事人在诉讼中倾向于向法院提交一切能够支持其诉讼主张的证据,而不管这一证据是否会被最终采纳。但是证据属性这一制度不具有抑制这一倾向的 理清概念与具体制度的关系:暂时不要追问什么才是真正的证据,将这一问题换成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诸如,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证据概念?怎样才能使这一概念与现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91.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也会不知不觉地向合法的一端进行心理暗示。因此,对于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不排除审判人员秉持功利性的目的。 二、解决方式?法院对潜在非法言词 可以排除非法取证的可能,并以被告人审判前供述作为定案根据的,被告人可以提出上诉。同时,二审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职权对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276.html -
了解详情
损害法院的威信,降低人民法院公正司法的形象。另一方面,这样的判决, 当事人永远不服,不上诉也会不断地申诉,导致当事人诉累,浪费当事人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浪费 。在举证时限超过后,当事人 可以通过向法院提交新的证据来挽回自己证据失权的损失。由法院来判决认定该新的证据作为 证据失权的例外而进入诉讼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9.html -
了解详情
不得确定为有罪;而另一方面,审判范围又反过来受制于起诉的效力范围,即起诉什么,法院才能审判什么。[vi] 检察控权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第一,检察官独占公诉权,而非 》中指出,在庭前审查中只需作形式性审查,至于证据是否确实,在法庭上有双方质证,进行核实,不需要在开庭前全面调查。具体参见陈光中、严端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