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行为)后因忘记给解药,导致被害人死亡的,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即可,不必将先前的伤害行为当作不作为的义务来源。但是,这种解决方案并不能解决后 》,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43页)。 [34]本文并不主张过失的交通肇事罪包含了故意的结果加重犯,问题可能出在罪名的确定上。一方面,司法解释没有将逃逸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959.html -
了解详情
(伤害行为)后因忘记给解药,导致被害人死亡的,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即可,不必将先前的伤害行为当作不作为的义务来源。但是,这种解决方案并不能解决后 》,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43页)。 (34)本文并不主张过失的交通肇事罪包含了故意的结果加重犯,问题可能出在罪名的确定上。一方面,司法解释没有将逃逸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934.html -
了解详情
的结果。 2.主观根据 结果加重犯的刑事责任的主观根据是指基本犯罪的 行为人故意实施了基本犯罪的危害行为,至少过失或能够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 责任是基本相适应的,只是以下几个罪的法定刑值得研究。 (1)故意伤害致死。我国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为死刑、无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24.html -
了解详情
,属于双重罪过的犯罪,这并无不妥。如果否认双重罪过理论,就无法解决诸如故意伤害致死、强奸致人死亡这类犯罪的刑事责任。因为行为人之所以对他人死亡负刑事责任 经历的人再次产生犯罪心理的情形。刑罚应当有所区别,如果一律将行为人定罪为直接故意犯罪有刑罚苛刻之嫌。 (三)刑罚价值分析 从刑法价值角度考虑,将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41.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之中。其二,我国刑法典第263条的规定并未排除抢劫罪所采用的暴力手段包括故意杀人。我国新刑法典第263条(1979年刑法典第150条)明确把暴力手段作为 说抢劫罪归入侵犯财产罪可以作为其暴力手段不包括故意杀人的理由,那么,基于同样的逻辑,故意伤害、过失致死等侵犯人身权利的内容岂不是都应当从抢劫罪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38.html -
了解详情
的现实困惑之一,在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难以彻底贯彻。(27)在笔者看来,转化型故意杀人罪立论,是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因为:首先,从刑法规定的条文 人死亡)的法律选用问题。(28)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实质上是如何认识和处理故意伤害致死的问题。对此,有的学者虽然赞同只要聚众斗殴中发生重伤或者死亡结果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4408.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实施伤害、强奸等行为的,则应实行数罪并罚。绑架他人后故意伤害致死的,不属于绑架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也不属于杀害被绑架人,因而只能实行 是一个恶劣的立法。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一立法在被绑架人死亡的情况下不区分故意和过失一视同仁的做法无从实现罪刑均衡,更因为在这种一视同仁之下居然非法高压地配置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736.html -
了解详情
首先必须就条文的规定进行文字观察,例如《台湾刑法典》第223条规定:犯强奸罪而故意杀害被害人者,此处之被害人自是指强奸罪之被害人。刑法第348条之掳人勒 认为:结果加重犯是否具有双重罪过,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例如,故意伤害致死时,行为人对伤害持故意,对死亡持过失,这似乎存在双重罪过。但是,这里的故意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58.html -
了解详情
首先必须就条文的规定进行文字观察,例如《台湾刑法典》第223条规定:犯强奸罪而故意杀害被害人者,此处之被害人自是指强奸罪之被害人。刑法第348条之掳人勒 认为:结果加重犯是否具有双重罪过,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例如,故意伤害致死时,行为人对伤害持故意,对死亡持过失,这似乎存在双重罪过。但是,这里的故意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566.html -
了解详情
剐蹭,冷某翻车死亡,车上卜某负轻微伤,杜某逃离现场。 吉林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向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吉林中院经审理,对被告人杜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行为,产生两个结果,因此是想象竞合犯,应当从一重论处,应以故意伤害致死对被告人杜某判处刑罚。 【法官评析】 本案强行追车超车致人死亡应以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0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