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是三个相互独立且相互区别的概念。(注:[美]华尔兹著:《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12页。)说服责任 两种行为没有区别,那么,这两种行为的后果应当是一致的。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当事人在不能“举证”的情况下,就承担可能败诉的法律后果。同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41.html -
了解详情
概念发端于罗马法,而罗马法权利概念的核心则是财产权,在《尤士丁尼法大全》中,我们认为权利的“jus”仅仅出现在于个人财产有关的地方,体现到立法观念上, 正确的。2、主体权利上的限制《民法通则》及《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对权利主体的限制性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不一致的,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对广大权利主体实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81.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规定实际上是非法证据在诉讼中应予排除的司法解释。根据国家法律一体化的原则,该项司法解释对行政程序领域也有间接效力。笔者认为,根据行政法治原则的 于能够立即进行调查的证据方法。见[日]兼子一、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白绿铉译,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101页。)比如《海关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73.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转型时期,关于刑事定罪标准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例如,1906年《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第74条规定:“承审官确查所得证据已足证明被告所犯之 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立法与司法解释亦对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作出具体规定。因此,对证据的审查判断应当严格按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9292.html -
了解详情
。在有陪审团的情况下,法官可通知陪审团成员对某些事实采用司法认知。我国司法解释所确立的司法认知的事实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自然规律及定理;为一般人 63-68。 {29}林珏雄,见前注{13},页178、168。 {30}《德国民事诉讼法》中的职权调查证据表现在:①命令当事人提出文书、物件(见第142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803.html -
了解详情
中华民国刑事诉讼法》(1928,1935, 1945)、《中华民国法院组织法》(1932)等法典和法规,建立了以德、 日法律为楷模的六法体系。 再次,赋予司法解释 刑法典》(1880)、《治罪法》(即刑事诉讼法典,1880)、《民事诉讼法》(1880)、《民法典》(1890)、《商法典》(1884)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139.html -
了解详情
已的事实,向法庭作出的承认其为真实的意思表示。自认是民事诉讼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基于民事诉讼中对当事人处分权的高度尊重以及辩论原则的拘束力,自认事实 也不甚明确。 [2] 在我国现行唯一对刑事诉讼免证事由有所规定的,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之第三百三十四条,其规定的免证事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99.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思路难统一。为弥补立法上的欠缺,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批复等形式对一行政与民事交叉案件提了积极的处理意见。通过整理分析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 其次确立基础性诉讼优先的原则,当事人对诉讼程序的处分权并非没有法律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当事人处分原则的规定,处分原则明确了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611.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证据作出定义,而且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及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分别以法律的形式给证据作出了分类并分别分为七种类型, 人民法院制定的有关证据的司法解释中,最为集中和全面的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分别于1998年9月2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0.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证据作出定义,而且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及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分别以法律的形式给证据作出了分类并分别分为七种类型, 人民法院制定的有关证据的司法解释中,最为集中和全面的就是最高人民法院分别于1998年9月2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