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服刑人员在整个刑罚执行期间的综合考察和评价。监狱根据服刑人员表现分阶段提请减刑,是一种激励服刑人员的管理手段。行刑过程中分阶段作出的减刑裁定既是对 先行改造行为的肯定,具有奖励色彩,应不具预后性。基于奖励的既定力及稳定性特点,减刑裁定具有终局性。撤销已经授予的减刑使得刑罚的不确定性大到令罪犯无法预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414.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罚适用问题并不重视,这可能是出现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建议在省级法院和监狱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设立减刑、假释审判庭,配备专门法官,专门处理减刑、假释案件 或立功表现的证据;然后由提请减刑或假释的罪犯陈述;再由一同改造的服刑人员就当事人改造情况出庭作证;最后由检察机关对监管机关的建议发表意见。合议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991.html -
了解详情
比1995年多出25353人,增长了3.62%。[11]瑞典1993年至1994年监狱服刑罪犯为14321人,假释罪犯为4726人,假释率为33%。[12]日本 ,行刑机关对此束手无策。(3)假释制度具有过渡性。行刑实践业已证明,刑满释放人员及假释罪犯出狱之初是其最危险的时期。假释制度从长远的意义上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786.html -
了解详情
不超过三分之一的刑期从理论上作为罪犯可以减刑的年度,注重罪犯的犯罪恶性和服刑中的悔罪表现。具体理论减刑年度由法院根据罪犯犯罪恶性大小和认罪、悔罪态度在判决书 追捕行为),检察机关通过将其尽早列入全国公安机关的追讨专网的运作,将监狱的在逃人员的追逃列为公安机关的任务,就是在机制上的积极运作,较好促进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88.html -
了解详情
、检举权。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 冲突,尽管包括我国宪法在内的所有法律均未限制思想自由,但监狱法规定服刑罪犯应当接受监狱的教育改造,罪犯享有思想自由与必须接受教育改造之间着实存在一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028.html -
了解详情
监狱服刑”,认为不管是什么罪都必须进监狱服刑的居民占l9%,38.6%的受访者对服刑人员比较信任,认为他们已经对社会和他人没有危害,属于普通居民。 “ 手段和方法,施以不同的矫治内容。 分类矫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和对被矫正人员监督、控制的专门化。运用专门技术来发展专门化的监督去对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03.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的调查进行配合的义务。如日本有关立法规定,刑务所等刑事执行机关的工作人员都应协助检察官,按照检察官的指挥和决定执行刑罚。[10]为避免执行机关对具有证人 实现。如曾经发生的一个案例:原告徐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投送到某监狱服刑,刑期自1992年5月至1996年5月。1993年4月,该监狱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36.html -
了解详情
日常管理工作是由街道、乡镇司法所具体承担,公安机关配合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依法履行有关法律程序。 但从目前社区矫正试点情况来看,这样的 ,将社区矫正工作者又分为缓刑官和假释官,目的是针对缓刑和假释对象的不同特点更有效地进行工作。在有的州和城市,基层的社区矫正办公室又对工作者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25.html -
了解详情
,鼓励囚犯思考和上进,是一个帮助者的角色。 3.效益观念 香港社会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由非政府机构履行许多社会服务职能,通过政府部门与非政府机构的相互合作,实现 的罪犯。在这种背景下,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在社区矫正的初级阶段,我国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正期间的重新犯罪率就能一直控制在0.2%左右。这是一种社会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52.html -
了解详情
对抗的双方当事人存在,与审判权相比较,裁定减刑假释更具有主动性和单方审查批准的特点,所以说,法院裁定减刑假释与法院审理案件行使审判权虽然均遵循司法规律,但其 的证据;然后由申请减刑假释的罪犯自己进行陈述和补充;再由一同改造的服刑人员就改造情况出庭作证;最后检察机关对监管机关的建议发表意见。合议庭在听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9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