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罪必罚,罚当其罪,无罪不罚,其中包含了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容,而范围比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内涵更广。第三,不利于罪犯改造和归顺人心,甚至可能造就 刑之间的价值均衡关系。 (二)平等 刑罚适用人人平等原则对量刑的要求,不能作形式上的理解。平等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形式上的平等;二是实质上的平等。形式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86.html -
了解详情
档次,就是在一个量刑档次内,又规定了适当的量刑幅度,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如果认为这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所要求的,那么,为什么罪、责、刑一定要相 在绝对必要的情况下,才可以超越立法原意,将刑法规定的含义解释为条文文字客观上体现出的意思。换言之,我国刑法解释的基本思想应该是:以主观说为主,以客观说为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61.html -
了解详情
的错误,内心深处产生真心悔改之意。二是客观方面,犯罪人对自己的犯罪有供认不讳的客观事实。关于态度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人的举止 罪刑法定原则,而且反映了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在要求。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应当与犯罪相适应,对严重的犯罪处以严重的刑罚,对一般的犯罪处以一般的刑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554.html -
了解详情
的错误,内心深处产生真心悔改之意。二是客观方面,犯罪人对自己的犯罪有供认不讳的客观事实。关于态度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人的举止 罪刑法定原则,而且反映了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在要求。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应当与犯罪相适应,对严重的犯罪处以严重的刑罚,对一般的犯罪处以一般的刑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534.html -
了解详情
【正文】 一、刑事证明标准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之界定 (一)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内涵与作用范围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内涵应当具有三层含义:一是从犯罪学视野( ,就不能判处死刑,从而使刑诉法真正的和我国刑法根本理念和价值相适应,与世界的刑事立法趋势和我国的法治文明建设相适应。 实际上,陈光中教授对此就曾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987.html -
了解详情
的观念下才可能有等价,如果没有平等,则等价观念无法形成。 在刑法中,平等原则是如何高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呢?在此,笔者试图借用一位学者的论述加以 是衡量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否符合民众意愿的一个标准。[46]笔者赞同该观点。在刑法中,行为人因犯罪而受到刑罚惩罚的力度或程度,应当与其所犯罪的罪行和应当承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544.html -
了解详情
是社会的一种可喜进步,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精神,对于有效地打击犯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就试着从宽严相济的 好的举措。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入美国关于如果司法机关对其作证内容所涉及的罪行准予豁免,证其有罪的可能性也随之消失,被询问(讯问)者就有义务如实作证(供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929.html -
了解详情
专属于犯罪人,不能在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进行分担。很明显,责任分担说中的所谓责任含义不清,应进一步深究,进行合理解释以防止误解。 2. 分担责任说未对 的影响。 将被害人过错纳入刑罚裁量考虑的范畴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刑罚目的的必然选择。既然被害人过错是导致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69.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事政策发展而来,又在建构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全新的含义。宽严相济承继了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精髓,将严厉打击与宽缓处理有机结合, 。⑼在法律范围内从重及时打击恐怖主义犯罪,不仅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必然要求,更是尽快消除社会恐惧,恢复社会秩序的有效途径。所谓依法从重,是指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66.html -
了解详情
观念下才可能有等价,如果没有平等,则等价观念无法形成。 銆 在刑法中,平等原则是如何高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呢?在此,笔者试图借用一位学者的论述加以 是衡量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否符合民众意愿的一个标准。[46]笔者赞同该观点。在刑法中,行为人因犯罪而受到刑罚惩罚的力度或程度,应当与其所犯罪的罪行和应当承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