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更不应用明示或暗示的语言、行为给原告施加压力做协调工作。在行政诉讼中,这种观点,尤要克服。要防止法官的恣意,法官提出协调意向, 引入协调和解制度之思考》,载于bnfy@cq5zfy.gov.cn 【3】《行政诉讼案件协调问题探讨》,载于//www.wmxh.com 【4】刘国海:《论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882.html -
了解详情
,是因为我国行政法因强调公权不可处分而在实定法上明确禁止对行政诉讼案件进行调解。之所以羞答答,是因为苦于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司法实践中,法官不得不 日www.chinalawedu.com。 [6] 、于安、江必新、郑淑娜著:《行政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86页。 [7] 、姜明安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872.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行使司法权、提高裁判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体现。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所有的行政诉讼案件都可附带民事诉讼。笔者认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主要包括两个 证据效力;⑶如果颁证行为难以确定,或者当事人就颁证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此时就应该中止民事诉讼,由有关行政机关或者行政审判庭解决其效力问题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754.html -
了解详情
中是否适用调解的问题,大多数学者持否定态度,笔者认为目前在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很多法院都采取和解的手段促成原告撤诉或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有效降低 ,当事人双方的矛盾并没有获得解决,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仍然处于失衡状态,即行政诉讼并没有实现其目的。这种无法反映当事人双方合意的非此即彼的纠纷解决机制显然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744.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般规定认定涉案房屋系甲乙夫妻共有财产。但是本案是行政诉讼案件而非民事确权案件,当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对颁证的基础民事法律关系即对房屋权属产生争议时 附带民事诉讼。但必须指出的是,如果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裁决不服提起行政诉讼仅要求人民法院撤销行政裁决而未同时要求人民法院重新确认民事法律关系,应为单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742.html -
了解详情
年鉴》和《人民法院年鉴》的统计。从1992 年到1996 年。全国法院一审行政案件的撤诉结案率分别为: 37.5%、41.7%、44.3%、56.6%、53.9%。 总结出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裁决而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2、不服自由裁量的具体行政行为;3、不服因行政合同引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739.html -
了解详情
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为了保障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也为了保障行政诉讼的正常进行。设定了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的制度。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和 经原告申请或依职权调查取证,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因我国行政诉讼相关法律对不作为行政诉讼案件、行政赔偿案原、被告双方的举证责任有些特殊的规定。下面专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689.html -
了解详情
,才能进一步确定房产局的第y号房屋所有权证的合法与否。因此应该运用民事附带行政诉讼来审理本案,对争议的房产彻底解决,可以做到一步到位。 2、行政附带民事 作出裁判。 6、判决方式和上诉。第一,人民法院审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与民事附带行政诉讼案件时,一般情况下应由同一审判组织通过开庭一并审理、一并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686.html -
了解详情
处理的行为又是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这种立法必然产生审判实践中民事、行政诉讼交叉的问题。 2、行政权的扩张与民众维权意识的提高。 行政管理不仅涉及国家 先民事后行政也不是通行的审理方式。 3、行政、民事同时审理。 当行政诉讼案件与民事诉讼案件交叉时,有的法院为避免先行政后民事的尴尬和先民事后行政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683.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行为,从而监督行政机关进一步依法行政。3、因行政合同争议而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可适用协调。一直以来,行政合同争议纳入民事救济的理论基点在于否认行政 要真正走出困境,必须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符合时代潮流和民主法治精神的行政诉讼协调制度,从而使行政合意和解协议裁定书成为人民法院向社会公众展示司法公正形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1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