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对策,为社会矫治信用缺失提供参考。 一、社会信用缺失在民事诉讼中的表现 (一)滥用诉权 滥用诉权是指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专门以损害对方当事人、第三人 能够印证原告在就诊时确实存在不实陈述,从而认定原告在诉讼中的陈述是虚假的,原告应当对自己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反言 反言是指诉讼中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42.html -
了解详情
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制度 一、自认的概念和相关法律规定及特征 自认,是指当事人对不利于自己的事实的承认。①广义上的自认还包括对他方 自认,可以撤回。对于自认撤回的法律效力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规定,自认撤回后就“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四、不发生自认的效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38.html -
了解详情
论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 医疗纠纷举证责任的分配是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迄今为止,我国对医疗纠纷举证责任的分配方式进行了几次重要修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的利益关系在技术上进行修改,规定举证责任缓和规则。举证责任缓和,也叫举证责任转换,是指某些类型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并非始终由当事人一方承担,相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0186.html -
了解详情
设定的一种后果。 三、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一)举证责任分配的原则 举证责任分配的包涵两个方面,即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我国在立法上是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4]刘鹏,论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山东审判,2007。 [5]李洁,民事证据若干问题,法学研究,2002年第 3 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765.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来看,目前除了《证据规定》第4条关于确定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承担,也就是举证责任分配的特殊规定以外,《民事诉讼法》仅仅在第65条第1款作出了一项 诉讼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9页。 [4]参见汤维建:《论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载《法学家》2003年第3期。 [5]关于法官行使自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466.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分配系以公平正义为最基本的价值准则,而公平正义的实现,又依赖于实体法的各种具体原则[2]。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究竟由哪一方当事人负担,这不 同时,不断积累经验,对法律援助工作者定期进行审批和考核,努力提高法律援助队伍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促进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要根据法律服务工作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684.html -
了解详情
自认在证明力上是不同的。诉讼中的自认使对方免除所涉事实的证明责任,法院一般应依此认定案件事实,诉讼外的自认则仅作为当事人举证证明己方事实主张的一 限制,不使之产生自认之法律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自认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一方就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表示承认或视为表示承认。 二、自认的主体与客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11.html -
了解详情
,但从长远来看,这亦应当成为附带民事诉讼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附带民事诉讼 精神损害 精神损害赔偿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能否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是许多人 公民个人启动,贯彻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在特殊情况下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和无过错原则。前者是犯罪分子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公法责任,后者则是犯罪分子对受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25.html -
了解详情
,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是否承担不利裁判风险的一个分界,也是影响人民法院办案效率与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般认为,举证时限制度,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 阶段,当事人应当在此期间提出证据并通知对方当事人,否则其证据失效。德国原来的法律规定只要在法庭辩论结束之前当事人都有权提出证据,现在规定为在主辩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93.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在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主要由原告承担。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由被告承担,而在民事诉讼中,则是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由原被告分担。在 规则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7、(台)骆永家著《民事举证责任论》,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版。 8、《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