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则意思自由之问题,依然存在 。舍此不论,则于责任之本质如何,终未能说明其究竟也(高仰止.刑法总则的理论与适 用[M].台北五 .期待可能性理论研究[J].中外法学,1999,(1 )).)当然,在多数情况下(如杀人、抢劫),行为人是否存在期待可能性是非常明显的, 故公诉机关在指控行为人具有主观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37.html -
了解详情
,在1997年刑法通过之前,司法机关对于现实中发生的许多计算机犯罪根本无法定性,有的不得不无条件将犯罪人加以释放。现行刑法颁行之后,此种情况有所改观,但是 巨大冲击和影响。那么,对于发生在国际互联网络环境中的犯罪行为及犯罪人,如何确定本国刑法典具有管辖权呢? 笔者认为,应当是采取有限管辖原则,即在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29.html -
了解详情
康德等量说很容易出现的荒诞不经的情况(例如,假如行为人是独眼龙或者牙齿全部脱落,则如何实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原则呢?),并且为寻求罪刑之间的均衡性 罪刑均衡不仅仅是在立法的时候,尤其是在审判的时候更应该这样。在各个具体的案件中,要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量定相应的刑罚。”(注:[日]团藤重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40.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解释相抵触的。例如,最高人民法院1985年8月21日在《关于人民法院审判严重刑事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答复(三)》中指出:“刑法第七十六条 ;要是按构成类型的法定刑进行比较,孰重孰轻一目了然。例如,盗窃枪支弹药实施抢劫行为是牵连犯,如果方法行为(盗窃枪弹)属情节加重犯,目的行为(抢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03.html -
了解详情
秩序的公平与安定。 注释: [1] 甘雨沛、何鹏编著《外国刑法学》(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69页 [2] 《过失犯罪中如何考察注意义务》乐欣 (www.chinacourt.org)2003-11-28 [3] 《刑事审判案例》(法律出版社)2002年9月 [4] 高铭暄主编《新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31.html -
了解详情
款、第3款,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中的性质二字删掉,直接以黑社会组织罪定性。我国刑事立法,对黑社会犯罪,应该将黑社会组织和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这两个概念 要针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点,建立一些特殊的法律制度,加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侦查、审判工作力度,为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提供有利的程序和方法。 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6344.html -
了解详情
的占有由客观的占有事实与主观的占有意思两个要素组成。然而,具体情形下占有如何确定,仍然是理论和实践的难题。周光权教授认为,占有关系是否存在,需要 肃北县检察院经过检察委员会集体研究认为,本案构成侵占罪,属于自诉案件,将案件退回公安局。不过在本案的定性上,还是存在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分歧。笔者认为,像自卸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6787.html -
了解详情
都安置在最合适的地方。虽然表述各有差异,但秩序终归意味着某种状态的确定性、一致性和连续性。一旦出现无序状态,关系稳定性消失,结构有序性混淆,进程连续性 ,将原来不是犯罪的行为作为犯罪处理。如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将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3737.html -
了解详情
种观点认为,明知包括确知和可能知道。确知是对他人有犯罪行为的确定性认识;可能知道是对他人有犯罪行为的可能性认识。行为人根据有关事项,知道他人 期。 ⑶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998年5月8B《关于依法查处盗窃、抢劫机动车辆案件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22日《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8502.html -
了解详情
种观点认为,明知包括确知和可能知道。确知是对他人有犯罪行为的确定性认识;可能知道是对他人有犯罪行为的可能性认识。行为人根据有关事项,知道他人 期。 ⑶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998年5月8B《关于依法查处盗窃、抢劫机动车辆案件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22日《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02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