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会主编了《侵权法第二次重述》(1993年起草了《第三次侵权法重述》),它虽不是法典,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有3/4的州实际上已将它作为法律或 产品制造商对其产品承担责任的时效为10年,从制造商将造成他人损害的产品投入流通之日算起。美国产品责任诉讼中对诉讼时效的抗辩主要指后一种情况。因此,我国出口商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3.html -
了解详情
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条文明示缺陷产品本身的损害,不在赔偿范围之内。此系采纳美国侵权法第二次重达第402A条、EC指令第9条的经验,而 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算。”此是《民法通则》规定的普通时效期间。第2款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16.html -
了解详情
直接地被赋予在司法上获得救济的权利(诉权),而是当权利受到侵害的同时,侵权人和权利人的意思又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才招致司法上救济的直接赋予”。即私权 中因侵害具有持续性的特点,诉讼时效难以操作。如果时效期间自侵害发生时起算,不仅对权利人不公平,而且也否定了请求权于侵害持续期间不断发生的特点,而在侵害停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27.html -
了解详情
经过一定时期得以确定成立, 不至因撤销权的行使而改变, 而规定撤销权的起算点是为了明确有效成立的法律关系自何日起成立, 其总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和保护 ].德国法系民法典通常将无效行为后的返还赔偿问题规定在不当得利或侵权规则之中, 而在总则中不加规定。对此建议在我国制定民法典时加以改进, 以期更符合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61.html -
了解详情
不如对物权请求权的研究深入,并且多数学者主张并不需要单独设立人格权请求权,而只是规定侵权请求权即可。只有少数学者主张独立设置人格权请求权。笔者认为,既然人格权是独立权,它 ,其形式也必须进一步完善,不能只局限在书面形式,还应当规定口头通知也算合法有效的。因为,实际生活中要求被侵权人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就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1148.html -
了解详情
裁定或其他书面解释,理由如下:第一,这种瑕疵属于实体性缺陷,与误写、错算、漏写等程序性瑕疵性质不同,程序性瑕疵予以纠正即可,而裁判主文不明则需要审判法官 还可以上诉救济。现行俄罗斯民事诉讼法延续了这种制度,即对主文不明的判决,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依职权作出补充判决。(本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0849.html -
了解详情
权益损害后引起精神损害的案件屡见不鲜, 法院对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一律不予受理对受精神伤害者和利害关系人而言显然是不公正的, 也违背人道主义精神, 容易激起受害人报复侵权行为人, 甚至仇视社会的心理。 (二) 我国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缺失引起的问题 1. 立法层面的问题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2290.html -
了解详情
的 有效期限是多长,要看借条写的内容,如果没有写明还款时间,诉讼时效是从出借人要求还款之日起算两年。如果写明还款时间,则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算两年。 如果是债务纠纷,只要债权人有证据表明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主张过权利,诉讼时效便重新计算,但是诉讼时效最长不超过20年。 本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5598.html -
了解详情
权益损害后引起精神损害的案件屡见不鲜, 法院对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一律不予受理对受精神伤害者和利害关系人而言显然是不公正的, 也违背人道主义精神, 容易激起受害人报复侵权行为人, 甚至仇视社会的心理。 (二) 我国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缺失引起的问题 1. 立法层面的问题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1442.html -
了解详情
权益损害后引起精神损害的案件屡见不鲜, 法院对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一律不予受理对受精神伤害者和利害关系人而言显然是不公正的, 也违背人道主义精神, 容易激起受害人报复侵权行为人, 甚至仇视社会的心理。 (二) 我国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缺失引起的问题 1. 立法层面的问题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80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