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并不可诉,但与规划有关的行政行为能具体到影响相对人权利时,则有可能符合法院诉讼的标准,符合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关键是要达到案件的成熟性标准,行政 《若干问题解释》把可诉性行政行为从涉及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行政行为扩展到了除政治权利以外的所有其他权益的行政行为。[18]故具有法定效力的各级规划社会权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090.html -
了解详情
日趋严重。为此,立法设立了民事抗诉制度,其目的和作用绝不仅仅是为了个案当事人的权利保护,更重要的是为了制约审判权、实现诉讼公正和遏制司法腐败, 则为31.17%。[3](P170~171)而1994年至1998年期间,全国民事行政抗诉案件经过法院再审,撤销原判或改判率分别为81%、83%、78%、85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32.html -
了解详情
系属案件,也不得再以追诉适当为理由而排除受追诉人的责任。[8]二是受害人取得民事当事人和刑事诉讼当事人的资格。由于受害人向刑事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损害 向维持不起诉决定的检察院的同级法院起诉,造成中级法院管辖原本属于基层法院管辖的案件;(3)分割了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职权,既与法律规定的职权分工相矛盾,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43.html -
了解详情
排除案件诉讼标的额增大而导致诉讼费增多的因素,但收费标准的大幅度提高和严重超标收费无疑是主要原因。该院行政诉讼的情况大体上也反映了这样的一个趋势。该院行政诉讼案 中就表现为法院乱收费现象。[35]而法院对诉讼费用的利益追逐,以及由此形成的趋利心理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当事人诉权的实现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494.html -
了解详情
地阻碍了法治发展的进程。目前,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种错误理论的危害,认为民事诉讼法不仅具有工具性价值,而且具有其自身独立的价值。又如,关于当事人与法院 的《适用意见》第75条中即对自认作了简单的规定: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和提出的诉讼请求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须举证。200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13.html -
了解详情
的介入,破坏了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地位;(4)诉讼中事实的不确定性和法律的不确定性造成了错案标准的模糊性,被检察机关认为是错案的案件,实际上并不一定 不利于保护他们自身的权益。二是诉讼代理人未经特别授权处分了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如放弃诉讼请求、承认诉讼请求、撤回诉讼等。除非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代理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56.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获得律师帮助权经1996年刑事诉讼修法从仅以法庭的审判活动为中心延伸到审查起诉阶段,甚至把律师的介入更进一步提前到了侦查阶段。由于侦查的秘密、强制 自律性的特殊责任机制。未受有效律师辩护制度主要是一种以不同于民事责任和行政处罚的诉讼内救济为手段来保障被控人可能因为律师的失误而被错误定罪或者不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195.html -
了解详情
裁判选举是否有效、议员是否丧失资格。至于有关的法律问题,其管辖权则属于行政法院。 (四)宪法控诉案件。 基本法第93条第1项第4a款规定:任何人都可以因公 审判方式,从而使宪法诉讼制度的外延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第四,从违宪审查的方式来看,美国采用的是附带性审查,即法院通过审理具体的民事、刑事、行政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50.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权对社会的秩序价值的实现也蕴涵和体现了民事抗诉制度的秩序价值。 第二,检察机关在受理申诉过程中,对不符再审条件的案件当事人所做的大量的服判息诉工作 不代为申诉人增加、减少或放弃诉讼请求;不干涉当事人的诉讼活动等。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都不因检察机关的监督而有所增加或减损。民事抗诉制度的对象始终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012.html -
了解详情
乃是民事诉讼的一个子程序,这决定了解决保全争议要遵循司法解决的方法和准则,加之民事保全程序涉及到当事人的某些实体权利,依据有权利即有救济之法则,在保全程序 提法,指对保全问题,尤其是对保全异议、请求撤销保全裁定等重大问题与案件的实体问题一并解决,两者并行系属于诉讼,使保全程序与对实体审理的正式诉讼一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4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