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就故意内容而言,成立遗弃罪并不要求行为人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但要求行为人对被害人生命、身体的危险持希望或者放任态度;成立故意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33]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法院(1994)南刑初字第264号宋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301.html -
了解详情
对死亡、重伤结果具有认识并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完全可以杀人罪、伤害罪定罪处罚。 (二)遗弃罪是抽象危险犯还是具体危险犯? 遗弃行为是已经对生命、身体的 (法定最高刑可达二十年惩役),无论以违反救护义务罪还是驾驶汽车过失死伤罪定罪,都无法做到罪刑相适应。所以有力观点认为,对于单纯逃逸致死还是应肯定遗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6978.html -
了解详情
罪条款定罪处刑,如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等。 4、对于上述案例④,法院一审以投毒罪定罪处罚。对于类似于案例④的情形,此前也有以投毒罪处罚 行为的处罚,提高了罚款数额,最高可达2000元。如该法第91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881.html -
了解详情
负事故次要责任的,是否也不构成犯罪?笔者认为,高法《解释》的内容,实际上对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进行了实质性的补充修改,因为《解释》第1条不可能只是对刑法第133条 看来,只要受指示、强令之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其行为无疑也符合本罪的构成,应以本罪定罪处罚。(3)高法《解释》第5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177.html -
了解详情
负事故次要责任的,是否也不构成犯罪?笔者认为,高法《解释》的内容,实际上对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进行了实质性的补充修改,因为《解释》第1条不可能只是对刑法第133条 看来,只要受指示、强令之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其行为无疑也符合本罪的构成,应以本罪定罪处罚。(3)高法《解释》第5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73.html -
了解详情
的死亡,但是由于因果关系难以查明,最后二被告均以以危险方法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实际上是认定了过失共同正犯的成立。之所以说是悄悄适用,是因为在案件处理中,法官 的问题等,使得立法者在规定这一条文时就完成了话语行为。其次,通过刑法的公布,使该条规定的内容对社会之一般人产生威吓,进而起到抑制杀人犯罪的效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6232.html -
了解详情
责的问题上,具有相似性。无论是行为无价值,还是结果无价值,在对无价值的内容以及个体责任的认定上仍然具有共同的基础,两种理论都是以恶性或结果的客观性为 扩大之势,从危害公共安全的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犯罪以及危险驾驶罪等等,到危害社会稳定的盗窃罪、敲诈勒索罪,从入罪的条件到处罚的标准都不断升格。这些频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501.html -
了解详情
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设立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决定》的内容被1997年刑法所吸纳。至此,以工业酒精兑水后冒充白酒进行销售, 》对于统一全国的定罪标准当然具有重要意义,但它的颁布也使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适用范围得以拓展。即使在《刑法修正案(八)》设立危险驾驶罪后,仍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683.html -
了解详情
》最初的草案曾规定醉驾必须达到情节恶劣才成立危险驾驶罪。但是,有人提出这样规定处罚面太窄、与民众严惩醉驾的要求不符,于是草案第二、三审保留了追逐竞驶 )参见董柳:《停车场醉驾也算危险驾驶》,《羊城晚报》2011年11月29日。 (29)刑法教义学作为法律与司法实践之桥梁,其核心内容是以现行刑法的规定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48.html -
了解详情
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决定着损害法益的结果究竟是行为人无法避免的,还是由其他人造成的。如果危险驾驶行为与结果的发生之间没有内在因果联系,驾驶者就不 犯的成立与否。这种以行政责任认定书作为定罪处罚的直接根据从而扩大交通过失犯罪成立范围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造成这一现象,固然有我国法治意识不够健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