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亡只是法定刑升格的两种情形。也就是说,在普通的故意伤害罪(轻伤害)之外,还规定有致人重伤与致人死亡两种处罚轻重不同的加重犯。我国刑法中, 违法性。现在由于受德国的影响,强调重视个人的自己决定权,因此,通说认为,同意伤害仅仅在违反善良风俗的场合,才具有违法性。(21)日本最高裁判所曾就基于承诺的伤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59.html -
了解详情
多种形式,有内伤、外伤、肉体伤害、精神伤害等。伤害结果的程度可分为轻伤、重伤和致人死亡三种。 3、故意伤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 适用提示 (一)一般规定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江苏省公安厅《关于办理轻伤害案件的暂行规定》。(2004年12月10日苏公发[2004]79号) (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1407.html -
了解详情
死亡罪(法定最高刑为七年有期徒刑)定罪。遗弃行为故意致人重伤、死亡时,成立遗弃罪与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竞合犯,从一重处罚的结果是以 了道交法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直接将道交法责任等同于刑事责任。[18]被告人正常驾车致被害人受伤,纯属意外事件,没有过错,而且被害人具有重大过错,因而不能评价为先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301.html -
了解详情
上对这种危险存在认识,没有造成死亡结果的,成立杀人未遂,因此造成了重伤结果的,成立故意伤害罪;造成了死亡结果,且移置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行为人的主观态度和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评价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伤害罪。例如,行为人将尚有救助可能性的交通事故被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6978.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引起犯罪的原因、社会危害性的大小或是否造成了社会危害性,给被害人造成的伤害程度,案发后对被害人及其亲属遭受的经济损失的赔偿情况,被告人的悔罪表现等来 量刑情节的适用。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故意伤害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伤害的结果可能是轻伤、重伤,也可以是致死亡。我国《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76.html -
了解详情
的对象不能作僵硬的理解,尤其应注意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易言之,在伤害对象与死亡者不是同一人的情况下,应根据行为人对死亡者的死亡是否具有预见可能性以及 按本法第238条定罪量刑;抢劫致人重伤的,按本法第263条定罪量刑。 故意伤害罪的法律后果: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797.html -
了解详情
在客观上不仅要求二人以上的行为人实施同一犯罪的构成要件行为,主观上还必须具备以相同故意为内容的犯意联络。 行为共同说则认为犯罪是行为人主观恶性的体现,共同犯罪可以是数 ,客观上乙用随身携带的刀子扎人并致A死亡、B重伤,应认定甲与乙成立故意伤害罪的共犯,共同对A死亡B重伤的结果负责任。但事情的起因是A、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416.html -
了解详情
在客观上不仅要求二人以上的行为人实施同一犯罪的构成要件行为,主观上还必须具备以相同故意为内容的犯意联络。 行为共同说则认为犯罪是行为人主观恶性的体现,共同犯罪可以是数 ,客观上乙用随身携带的刀子扎人并致A死亡、B重伤,应认定甲与乙成立故意伤害罪的共犯,共同对A死亡B重伤的结果负责任。但事情的起因是A、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411.html -
了解详情
刑予以评价时,就涉及到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的选择问题。 对于随意殴打他人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一律应当以 。 [17]同前注[16],第87页。 [18]参见吴新华:《何为寻衅滋事罪中随意殴打他人》[N],《检察日报》,2009-12-14(3)。 [19]在现行法律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885.html -
了解详情
刑予以评价时,就涉及到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的选择问题。 对于随意殴打他人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一律应当以 。 [17]同前注[16],第87页。 [18]参见吴新华:《何为寻衅滋事罪中随意殴打他人》[N],《检察日报》,2009-12-14(3)。 [19]在现行法律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8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