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故意持刀刺杀他人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其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罪行极其严重。虽然周元军苏醒后如实告知在场人员其杀人的事实,但公安机关此前已掌握其基本 ,周元军虽不构成自首,但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有认罪、悔罪表现,故最终判处周元军死缓。这充分体现和准确把握了宽严相济、慎重适用死刑的刑事政策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257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而实行行为是符合违法构成要件的,具有侵害法益的紧迫危险的行为。⒄故意杀人的实行行为必须是具有类型性地导致他人死亡危险性的行为,⒅教唆、帮助自杀 打消自杀念头,于天明时到公安派出所投案自首。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本案的事实和证据,被害人吴楷容已有自杀意图,被告人夏锡仁帮助被害人自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002.html -
了解详情
谅解。案件进入审判阶段,承办法官认为,本案虽案情重大,但被告人C具有自首情节,且案发后真诚认罪、悔罪,并愿意积极赔偿。鉴于其强烈的和解欲望,同时考虑 矛盾激化所引发的杀人案件,法官通常倾向于积极地进行调解与斡旋。这里,案件当事人双方关系的亲疏,是影响法官在死刑案件的刑事和解活动中是否积极作为的重要考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711.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是:蒋某主动投案后不如实供述作案时的主观心态是否构成自首? 第一种意见认为,构成自首要求如实供述自己罪行。所谓罪行,是指如实 行为人的主观方面是可以通过对口供以外的证据推理和推论进行证明的,刑事案件的证明活动已经发展出一套判断故意杀人还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方法,司法人员可以根据作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24.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包括致人死亡的故意犯罪和导致其他极其严重后果的故意犯罪;《欧洲人权公约》规定,除了战时或战争中最严重的暴力犯罪外,都不适用死刑。我国《刑法》中 犯罪所起的作用、犯罪手段、动机、犯罪后有无自首或立功表现、是否有改造可能、受害人有无明显的过错、是否激愤犯罪,以及是否因民族、宗教纷争引起的犯罪等多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27.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包括致人死亡的故意犯罪和导致其他极其严重后果的故意犯罪;《欧洲人权公约》规定,除了战时或战争中最严重的暴力犯罪外,都不适用死刑。我国《刑法》中 犯罪所起的作用、犯罪手段、动机、犯罪后有无自首或立功表现、是否有改造可能、受害人有无明显的过错、是否激愤犯罪,以及是否因民族、宗教纷争引起的犯罪等多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83.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被害人有一定过错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被告人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或酌定从轻情节的案件,可进行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调解, 2009年7月1日。 [23]参见聂昭伟:《刑事和解对死刑是否适用浙江高院判决方强威等人故意杀人案》,载《人民法院报》2007年10月12日。 [2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768.html -
了解详情
在道德上或者说社会伦理上难以容忍,也不能成为责任刑的情节。如张某杀人后,采取残忍手段碎尸,一般而言,其行为会受到谴责,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 基本观点和争议。 ⑵这样的思考逻辑,对于判处死刑还是死缓更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也是在两者难以区分时的最佳处理路径。 ⑶碎尸是否可以成为特殊预防型情节,则是另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9326.html -
了解详情
不但要认定故意杀人这一法律事实,还必须考虑有关刑事责任年龄的事实,是否为正当防卫的事实,有无法定、酌定从轻、减轻、从重处罚的情节等事实。 从死刑案件裁判 事实的证据;2.证明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3.证明被害人身份的证据;4.证明自首、立功、累犯、再犯等量刑情节的证据;5.证明被告人身份的证据;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00.html -
了解详情
刑罚目的是否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刑事立法是否科学和合理。如果仅仅从报应的角度而言,死刑只能并且也仅仅应当适用于故意杀人罪;如果仅仅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死刑只能 适用死刑的法定基准并且罪行极大、有法定从重情节的,判处死刑。对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情节的不处死刑,对于是否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争议较大的,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