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加以杀害,可以认为产生认识错误,构成过失致人死亡;对毁坏塑像则存在故意,构成毁坏财物罪既遂。 3.法定符合说 认为行为人认识或者预见的构成事实与 叔旁边的父亲打死,一审法院以过失杀人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检察院认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抗诉,二审法院以故意杀人罪改判被告人有期徒刑五年。 该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708.html -
了解详情
亦或是学者们普遍都认为限制减刑仅仅是在对罪犯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基础上限制缓刑考验期满之后对犯罪人的减刑次数和幅度。这在表面上似乎顺其自然,因为其附随 谕宽容[J].环球法律评论,2012,(5). [13]孙万怀,李春燕.故意杀人罪情节较轻规范化标准的实证考察[J].政治与法律,2012,(9).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8320.html -
了解详情
即先前行为并没有造成死亡结果,只是在中止过程中过失导致被害人死亡。所以,丁应成立故意杀人罪的中止犯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或交通肇事罪)。 综上所述,由于不能将中止 量刑幅度内(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裁量刑罚,所以,此时判处三年徒刑乃至缓刑,才是合适的;倘若判处更重的刑罚,则明显难以实现罪刑之间的协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1130.html -
了解详情
、盗窃枪支也可谓盗窃,抢劫枪支也可谓抢劫等,刑法为什么不在盗窃罪、抢劫罪、故意杀人罪中做出这种规定?如此厚此薄彼、区别对待的理由何在?显然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 重大责任事故罪定罪反而仅判处十个月(实践中这种情形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定罪通常判处缓刑),处理结论明显有违罪刑相适应原则。 综上,为实现罪刑相适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76.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机关应尽可能帮助当事人化解矛盾,以提高办案的社会效果。 (三)本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就一般情况讲,两罪并不难区分,但在碰遇故意杀人 ,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2、 不能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随意提高“缓刑率”和“免于刑事处罚”。应当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犯罪动机、年龄、是否初犯、累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445.html -
了解详情
而被岳父一家人持械殴打,忍无可忍之际拔刀还击,致其岳父死亡。此时,如果以故意杀人罪定性,则表明国家已经认定,张三杀害了其岳父。此时,张三的妻子 精神病人的监管和生活照顾。但是,恐怕更为合理的处置方式是起诉(但是建议判处缓刑):适用相对不起诉,此种规范性评价可能会给犯罪人本人和其他社会公众传递一个错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87.html -
了解详情
而被岳父一家人持械殴打,忍无可忍之际拔刀还击,致其岳父死亡。此时,如果以故意杀人罪定性,则表明国家已经认定,张三杀害了其岳父。此时,张三的妻子 精神病人的监管和生活照顾。但是,恐怕更为合理的处置方式是起诉(但是建议判处缓刑):适用相对不起诉,此种规范性评价可能会给犯罪人本人和其他社会公众传递一个错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49.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学模式认为定罪量刑过程是人们的行动,而不仅仅是法律的逻辑运用。例如,故意杀人罪的刑罚裁量,并不完全在于刑法规则的逻辑运用,而更取决于谁杀了谁 年12月,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以强奸罪判处被告人王卫民(丈夫)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2000年6月,安徽省凤阳县人民法院以强奸罪判处李本武(丈夫)有期徒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82.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学模式认为定罪量刑过程是人们的行动,而不仅仅是法律的逻辑运用。例如,故意杀人罪的刑罚裁量,并不完全在于刑法规则的逻辑运用,而更取决于谁杀了谁 年12月,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以强奸罪判处被告人王卫民(丈夫)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2000年6月,安徽省凤阳县人民法院以强奸罪判处李本武(丈夫)有期徒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81.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学模式认为定罪量刑过程是人们的行动,而不仅仅是法律的逻辑运用。例如,故意杀人罪的刑罚裁量,并不完全在于刑法规则的逻辑运用,而更取决于谁杀了谁 年12月,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以强奸罪判处被告人王卫民(丈夫)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2000年6月,安徽省凤阳县人民法院以强奸罪判处李本武(丈夫)有期徒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