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适用调解手段。我国现行立法规定行政调解民事纠纷不具有法律效力。虽然调解的纠纷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且签收调解书,但是一方不履行协议,另一方则无权 优越性初见端倪。 六、确认行政调解效力,修改现在行相关规定 众所周知,非诉解决社会纠纷方式,其社会成本都比较低,并且及时、快捷、简便,而法院诉讼相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157.html -
了解详情
方式,在从被裁判者那里获取正当性资源方面具有工具性价值。[37]以我国现行的民事纠纷解决的三大方式为例,可以看出,裁判所依赖的正当性资源中自治和合意 的方式把重点放在证明调解协议的“合法”性,而调解制度最应当突出的“自愿”性反而在调解书中找不到明证。于是,为了确保当事人在调解中的权利不受侵害,法律不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06.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行为能力人和其监护人为共同被告。第六十八条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的,村民委员会或者有独立财产的村民小组为当事人。第六十九条对侵害 诉讼代理人为代收人的,向诉讼代理人送达时,适用留置送达。第一百三十三条调解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本人,不适用留置送达。当事人本人因故不能签收的,可由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2680.html -
了解详情
? 民事诉讼本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间依靠司法强制力解决民事纠纷、维护权益的一种方式。近几年,开始有人充分利用诉讼的游戏规则或者法律的空白 适度放缓案件办理速度与进程。对于不合常理自认而轻易达成调解协议的,适度放缓调解书等法律文书的出具时间。虚假诉讼当事人一般都有时间要求,超过一定期限的虚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662.html -
了解详情
依法作出判决。;第155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书送达后,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第180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 能够调解的案件,人民法院都可以进行调解;(4)调解和判决都是人民法院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调解以判决作后盾,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1] 我国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5945.html -
了解详情
滞后,过分偏重于实体本位意义上的监督,而缺乏对程序公正原理的足够考虑;对民事纠纷不分公益性质的案件和私益性质的案件,而实行一元化的抗诉机制,检察 法律监督,那么,对于广义上属于审判活动的调解活动及其结果意义上的调解书,则自然可以提出抗诉。生效调解书与生效判决书具有相等的甚至更强的效力,其内容也包含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90.html -
了解详情
记载了不少调解。发展至明清时期,调解已成为常用的基本手段。 调解在解决民事纠纷方面发挥着其他争议解决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 在诉讼过程中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确认和解协议制作调解书。也就是说,规定实施后,法院进行调解时不再要求事实清楚、分清是非,只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39.html -
了解详情
了当事人的意愿,造成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侵犯,有的居中调解者对于案件复杂难以裁决的民事纠纷就以不同的方式变相迫使当事人达成调解,以避免判决主观给自己带来的不利 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当事人经过考虑后或由于其他因素的干扰,拒收调解书,则使得调解无法生效,审判人员必须进入审判,改判后,以前的调解工作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06.html -
了解详情
磋商;3、调解必须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不准和稀泥;4、调解书的制作和送达等要符合法律规定,必须是在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基础上制作调解书 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在明确了以上几个调解原则的基础上,面对民事纠纷的调解工作,需要调解人员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352.html -
了解详情
上诉问题,调解协议也能够顺利履行。二是有利于增强人民内部团结,维护社会安定。民事纠纷虽属人民内部矛盾,但如果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也会影响当事人之间的 ,调解是否达成一致协议完全是当事人的合意,调解协议的内容是否确定由当事人决定,调解书的签收由当事人定夺,故自愿原则不仅包括实体上的自愿,也包括程序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