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金融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这也是本文的基本逻辑起点和研讨的范围。 诈骗犯罪是司法实践中的认定难点之一,主要就在于如何区分诈骗犯罪与一般的民事欺诈和合同违约等 或担保,虽经过努力,但由于某些原因造成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应按经济合同纠纷处理;国营单位或集体经济组织,不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而其主管人员和直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874.html -
了解详情
核心要素之一,对于区分金融诈骗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金融诈骗罪与相关民事纠纷、民事 这一危害结果就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所以,应当查明行为人实行行为时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行情以分析其实行行为时的还款能力,据此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0550.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96司法解释显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区分合同诈骗犯罪和民事欺诈行为的需要,与现行刑法关于合同诈骗罪强调行为人主观非法占有目的的规定有抵触,也不符合 借鸡下蛋的行为如何认定? (一)签订合同时即产生非法占有目的 从理论上讲,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当时,必须是明知自己是在利用经济合同,以欺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52.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行为人使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对方的财物并履行部分合同,应如何认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不论行为人是否履行合同,只要行为人实施上述行为, 表示,使他人陷入错误,从而达到发生、变更和消灭一定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法行为。它与合同诈骗罪都发生在经济交往中,都采用了欺骗的方法,主观方面都是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69.html -
了解详情
也成立诈骗罪。 [27] 因此,机器不能被骗虽然只是一个理论上的命题,但它与诈骗罪的本质密切相关,可以说是一种隐形的法律。如果坚持机器不能被骗这一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页420。 [13]参见谢邦宇、李静堂:《民事责任》,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页404。 [14]参见周:《罗马法原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973.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96司法解释显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区分合同诈骗犯罪和民事欺诈行为的需要,与现行刑法关于合同诈骗罪强调行为人主观非法占有目的的规定有抵触,也不 “借鸡下蛋”的行为如何认定? (一)签订合同时即产生非法占有目的 从理论上讲,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当时,必须是明知自己是在利用经济合同,以欺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58.html -
了解详情
,在签订合同时有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的行为既可能是合同诈骗罪的一种形式,也可能是经济合同纠纷中的民事纠纷。又如,合同签订后不履行合同的行为,既可能 大小是受主客观各种因素制约的,并且处于一种可变状态。(2)因此正确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是非常复杂的,必须从案件的主客观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行为人是否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7.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定量。 游伟教授提出,对于经济犯罪的定量因素问题,就行为犯而言,在行为实施或完成即可构成犯罪的前提下,如何对危害行为进行取舍才能将严重的危害 还在于与民事侵权、行政违法难以区分。 例如,究竟是诈骗还是诈欺,(63)一字之差,是罪与非罪的区别,最严重时关乎生命毕竟我国刑法中还有一个集资诈骗罪是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964.html -
了解详情
条)的界限在于,是否以暴行、胁迫为手段,抑制占有人的意思而转移了占有;与诈骗罪(日本《刑法》第246条)、恐吓罪(日本《刑法》第249条)的界限 说的观点正好相反,本权说是试图原则上肯定私力救济的观点。但这样一来,国家为了解决民事纠纷而特别规定的各种制度,就有归于无效之虞(甚至会出现强者诉诸于私力救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940.html -
了解详情
,也可能被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三、关于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区别 (1)主观目的不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 其骗取财物的真正目的。 4、看行为人事后是否真正愿意承担赔偿责任。行为人的事后态度,也是区分行为人在主观上有无诈骗故意的重要标志。一般来说,合同纠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4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