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说,这是一个更值得耐人寻味的理由!那么,上级法院对第一审法院的审查范围又如何确定呢?根据美国民事诉讼规则关于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的规定,上诉法院审查一审 体系的一个参照标志。在科层式司法体系中,初审裁决仅仅被看作是判决书的草稿,只有上级法院才能以确定的形式宣布判决;而在协作式司法体系下,初审判决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741.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进一部分完善。 (二)进一步完善举证时限制度及其法律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4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 法律适用的统一性 随着法院判决书实行网上公开,法院同案不同判的情况越来越受到关注。法院对相同案件作不同裁判,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诉讼制度的不完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175.html -
了解详情
与法院在诉讼中的作用不应该相同的认识,即法院对于民事诉讼的作用必须高于当事人,法院的职权必须重于当事人的处分权。以此思想为指导,诉与审的关系必然走进一个误区 法院对诉中的事实根据必须一一查明,这主要是由法院通过要求当事人举证来查明;二是指法院在施判时,必须在判决书中如实裁明诉中提出的事实根据。法律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68.html -
了解详情
排斥盲目的不当监督,但需要正当的、恰当的监督。 民事诉讼的理想状态确实应该是当事人地位平等,攻守平衡,法院居中裁判。当事人可以自由地处分自己的实体权利和 人民法院必须再审,不能驳回,也不能裁定由下级法院或原审法院再审。 另外,由作出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书、裁定书的人民法院的同级检察机关直接向该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422.html -
了解详情
其基本含义是与当事人主义的基本含义相反的。在大陆法系的民事诉讼理论中,关于职权主义一般认识是承认法院在民事诉讼中拥有主导权的原则总称为职权主义。具体为(法院) 自认的事实,引导当事人就尚存争议的事实举证、质证和辩论;(4)在判决书中公开其认定事实的理由,明确阐明根据当事人的自认认定了哪些案件事实,这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14.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的权力并没有超越保护救济当事人权利的尺度和框架。事实上,在传统民事诉讼模式下,法院权力的扩张是通过侵蚀当事人的自主权和限度当事人的意志获取的, 。 [23]李慧娟事件就是典型事例。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女法官李慧娟在判决书上宣布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法《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的某一条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76.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主张时主动进行调查,并根据结果作出裁决。 2.法律审法院审理的范围。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因此与第二审上诉相同,法律审的审理 诉讼代理人无权代理、应当回避的法官没有回避、判决没有理由、判决书理由记载相互矛盾等主要属于程序上的问题,需要重新进行审理后作出判决。有的则属于违反程序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18.html -
了解详情
与法律所要求的公平,正义的司法原则相悖离,与公正这一民事诉讼的最高理念相违反。因此,为了使法院的裁判尽可能的接近和达到这种法律的基本要求,也为了使人们 为书面审,对书面审的案件,当事人在上诉状中仅对判决书中的法律适用提出异议和理由,终审法院仅对下级法院适用法律上的适当与否做出评判,不涉及对事实的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368.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调查等。这些行为一旦出现瑕疵,就有可能影响到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实施以及权利的实现。例如,判决书如果不能及时送达当事人,将可能影响当事人上诉权利的行使, 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法规规定的规则,还必须包括法院裁判时使用的一些内部规则;第二,在民事诉讼程序进行过程中,法院应该积极行使释明权,及时、准确地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48.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7条的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一审裁定的,有权在 处分权以及维护法的安定性和判决的稳定性而言,上诉法院似乎也不宜采取过多的超职权行为。毕竟民事诉讼解决的是一种私人之间的争议,如果法官依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2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