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立案、侦查和提起公诉 第一章立案 第二章侦查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三节询问证人 第四节勘验、检查 第五节搜查 第六节扣押物证 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六十二条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479.html -
了解详情
候审的,取保候审的期限应当连续计算。第七十五条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已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对于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 他人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与本案无关的,应当制止;在公开审理的案件中,被告人最后陈述的内容涉及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也应当制止。第一百六十八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1365.html -
了解详情
两项司法解释的内容也不完全一致,各自只能在本系统内实施,缺乏统一性。最后,我国缺乏德国的判例制度,他们通过联邦宪法法院和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完善了 解释规定,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的适用对象不仅应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还应当包括被害人、证人,以及所有其他提供言词证据的陈述人,如,刑事案件立案前接受调查询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90.html -
了解详情
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等。但司法实践中,不告知辩护权、不许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滥用强制措施、无期限的超期羁押、不退还保证金或滥收保证金或以收 都可作出撤销原判的裁定:第一审法院的裁判非法越过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宣判等诉讼程序,造成了第一审程序的不完整;第一审法院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884.html -
了解详情
上确立了被告人供述自愿性原则,但是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法律和司法解释中并没有明确得到确立,相反《刑事诉讼法》第条却规定了犯罪嫌疑人如实陈述的义务。 使用,这不利于鼓励人们做好事、见义勇为,不利于良好风尚的形成,如果每个人做好事最后却成了被告要承担责任,谁还会愿意见义勇为呢? 事后补救措施的证据排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40.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的释放构成对他人和社会安全的威胁,允许联邦法院羁押被逮捕者,而拒绝保释;犯罪嫌疑人可以要求对法官的决定进行听证,有权要求自己的律师参加听证,可以在听证 审的陪审团。我国的普通审判程序分为公诉人宣读起诉书、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法庭评议、判决等泾渭分明的几个阶段。与美国法庭审理不同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682.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权利监督的主体为犯罪嫌疑人。 (一)内部监督 侦查机关的内部监督是指在对行为人采取强制性措施时,依照内部审批程序,逐层报批,最后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同意, ,如在量刑幅度内从重处罚等。因此,沉默权的缺失和如实陈述义务的规定,有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沦为刑讯的对象的危险。 第二,获得律师帮助权不充分。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62.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不会是一种偶然。 公诉人希望被告人能够从这次犯罪中吸取教训,并给跃跃欲试者一个警示。[6] 4.悔过 被告人最后陈述则是被告人的悔过阶段。经过讯问、举证和 年版。),我国刑事起诉的标准与定罪标准没有任何差别,只有检察院完全确证犯罪嫌疑人有罪时,才能提起公诉。高规格的起诉标准减弱了庭审查明案件事实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157.html -
了解详情
和扣押某人或财产的合理依据后,才能签发令状{12}(P1169-171)。登记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带到警察局所履行的登记手续。指控是指检察官决定将某一案件递交 审的陪审团。我国的普通审判程序分为公诉人宣读起诉书、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法庭评议、判决等泾渭分明的几个阶段。与美国法庭审理不同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091.html -
了解详情
印证构成的证据体系比较扎实。实践中,“从机到人”的最后一个司法环节的认定往往需要把电子证据与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证人证言结合起来进行判断。而如果电子证据 坚信,刑罚的目的是教育挽救而不是毁灭,我们律师应该放弃对这类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偏见,用专业知识合法途径让误入歧途的人尽早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用合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87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