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相关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从而诱发犯罪人的犯罪意识、激化犯罪人犯罪行为的否定性评价⑵。有学者通过区分被害人的类型,提出有责性被害人是指那些本身实施了违法 过错,在被害人违反一般道德准则、先行实施轻微暴力行为或者先行言语挑衅而引发严重暴力行为的案件中,是否认定被害人过错通常存在争议。本文认为,应当从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804.html -
了解详情
的相关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从而诱发犯罪人的犯罪意识、激化犯罪人犯罪行为的否定性评价⑵。有学者通过区分被害人的类型,提出有责性被害人是指那些本身实施了违法 过错,在被害人违反一般道德准则、先行实施轻微暴力行为或者先行言语挑衅而引发严重暴力行为的案件中,是否认定被害人过错通常存在争议。本文认为,应当从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321.html -
了解详情
的六杀各条之缺陷,充分说明,以犯罪行为的实体环境描述行为类型,虽然行为的心态固定于类型之中,然而并不能完全解决行为心态的认定与区分难题。犯罪 出版社2005年版,第222226页。 (44)笔者在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复核庭实习时所遇到的案例。 (45)参见荣慧珍:《为试女友是否真心扼掐颈部致死如何定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2132.html -
了解详情
评价时,应当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第二,在运用证据认定案情时,限制供述证据的证明力,《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 所作的描述,因此,此种有罪证据往往能够较为细致地证明犯罪行为的实施情况。实践证明,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够如实供述,那么,根据其供述,可以全面、详尽地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024.html -
了解详情
判断乙的行为时,根本不能得出乙实施了犯罪行为的结论,甚至可能认为乙实施的是正当业务行为。其实,传统的认定方法是一种循环论证:在肯定了乙是共 等书,第664页 (52)BGHSt 9.370,参见[日]松宫孝明:《刑事立法上犯罪体系》,成文堂2003年版,第259页。 (53)参见[日]团藤重光:《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8805.html -
了解详情
的,则应以伪造金融票证罪的共犯论处。类似的情形在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的行为与信用卡诈骗行为的认定中也会发生。如果行为人为了冒用 种犯罪类型,同时也是实施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信用卡诈骗罪等相关犯罪行为的基础。现行惩治伪造信用卡犯罪的刑法规定主要体现在我国《刑法》第177条,作为伪造、变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0456.html -
了解详情
在具体适用该解释时,就某些问题仍然会时常发生争议,有必要予以分析澄清。 一、双规期间供述罪行的,能否成立自首? 行为人主动向纪委投案或者因形迹可疑被纪委盘问教育后如实交代本人犯罪行为的,应当认定为自首,这一点实践中一般不存在疑议。但行为人被纪委双规后被迫如实交代自己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6157.html -
了解详情
的,就不可能会是单位故意犯罪。当然,犯罪行为的决策主体,并不是认定单位受贿犯罪整体意志惟一的或绝对的根据。有的犯罪行为,表面上是由单位的决策 应定受贿罪一罪;如果单位收受他人财物时,有关责任人员没有通过单位受贿形式占有贿赂款的故意,只是在单位收受财物之后,有关责任人员又起意集体私分这些财物,则对有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529.html -
了解详情
三个案例。其中李泽强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案的指导意义在于说明“编造行为”和“故意传播行为”的认定问题。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选择性罪名。编造 行为,加上法律规定比较原则,实践中对一些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远小于该犯罪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引发的公众恐慌以及对社会秩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7678.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透支),[86]所以整体评价为信用卡诈骗罪通常没有问题。由此,骗取信用卡并使用的,是评价为诈骗罪还是根据事后使用情形评价为信用卡诈骗罪或者盗窃罪,取决于行为人骗取 第1期,第173页。 [80] 参见王永杰:论盗窃并使用信用卡共同犯罪行为的认定,载《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6期,第24页。 [8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5413.html -
了解详情